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新闻动态

成都工业2025规划: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实际上,成都经开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其汽车产业从零开始,10年时间,汽车整车产量近百万辆,跻身全国汽车产业第二方阵。

发布:2016/1/22 9:54:16供稿:四川日报 人气:497

500万人恐失业 “工业革命4.0”加剧不平等

感测器、机器人、3D打印和物联网等在内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推动智能製造和工业创新不断向前,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希望。但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将有超过500万人面临失业,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会加剧。

发布:2016/1/22 9:49:34供稿:大公网人气:1747

罗克韦尔自动化力推“互联企业”

罗克韦尔自动化一直致力于帮助制造企业提高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如今,罗克韦尔自动化已与基础设施、石油和天然气、电力、食品和饮料、生命科学和半导体等行业领域内的多家知名本土企业开展了合作。

发布:2016/1/22 9:44:50供稿:和讯网人气:1709

德媒:中国正转变为成熟的工业社会

中国经济的改造还在持续。去年服务业在经济表现中的占比首次超过50%,第三产业正缓缓超越工业,如同一个现代经济体应有的模样,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越来越多。

发布:2016/1/22 9:41:07供稿:环球时报人气:1873

数控技术在组合式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应用

本文通过对组合式箱体类零件的结构及特点进行分析,得出采用数控机床加工较经济适用,通过以一级圆柱齿轮减速机箱体为典型复杂箱体类零件实例,研究其数控加工工艺,进一步明确编制合理的加工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的定位装夹方案、有效利用数控设备和加工刀具,保证复杂箱体类零件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发布:2016/1/22 9:36:02供稿:互联网人气:2045

阿里报告:激活生产力 DT时代的模式升级与范式转移

阿里研究院报告从“产业、范式、模式、文化”四个方面,努力为浮现中的DT时代刻画出一幅简明的图景与形貌。

发布:2016/1/21 15:34:26供稿:阿里研究所人气:2345

APT攻击报告 黑客平均潜伏天数长达205天

近日,一份关于APT攻击的报告显示,在所有数据泄漏事件当中,黑客平均潜伏的天数长达 205 天。

发布:2016/1/21 15:29:13供稿:e-works数字化企业网人气:1922

通往智慧之路 IBM认知计算技术白皮书解读

IBM相信技术的未来在于认知计算,从本质上来说,意味着要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进行思考。

发布:2016/1/21 15:27:21供稿:数据观--企业人气:1578

国内智能制造发展特征总结与趋势研判

本报告根据建立的国内智能制造动态监测信息库,对当前国内智能制造发展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下一阶段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发布:2016/1/21 15:24:29供稿:道普网人气:1166

达沃斯论坛: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46届世界经济论坛(WEF)年会将于1月20日至23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

发布:2016/1/21 15:21:57供稿:中国证券报人气:1558

人脑控制智能机器人亮相 产业基金推智造

日前,由国际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和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中国(东莞)智能制造发展论坛在东莞召开。

发布:2016/1/21 15:20:17供稿:信息时报人气:1528

发改委:重点支持大数据示范应用 共享开放

通知提到,在重点支持大数据示范应用方面,开展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开展公共服务大数据应用,在健康医疗、社保就业、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等领域。

发布:2016/1/21 15:16:03供稿:中国证券网人气:1911

物联网潜力无限 布局正当时

自2009年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本国家的物联网相关政策。美国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时任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阐明其短期和长期效益。

发布:2016/1/21 15:15:42供稿:中国智能制造网人气:1470

实业兴国 制造业转型升级初露曙光

我国现代制造业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宏观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归根到底,实业才能兴国,传统转型才能走向工业4.0。

发布:2016/1/21 15:13:09供稿:中国工控网人气:1648

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牵手美国国家仪器 引领国内射频及微波芯片测试技术研发

2016年1月18日,中国上海,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SITRI)作为致力于“超越摩尔”半导体技术及物联网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的协同创新中心,宣布与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简称NI)签署合作,联合成立“射频及微波芯片(RFIC/MMIC)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通过与在该领域测试技术拥有深厚积淀的NI合作,进一步提升上海微技术工研院的研发能力,引领我国RFIC/MMIC 测试技术迈向国际化水平。

发布:2016/1/21 15:06:49供稿: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人气:1628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