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利用无人机送章子怡钻戒
目 前,无人机已经有效运用在航拍摄影、电力巡检、新闻报道、保护野生动物、环境监测、制造浪漫、考古、消防救援等十多种行业及领域。对于这 种兼备“高大上”气质与实用性能的产品,有不少商家主动发掘商机,积极布局。供应商的参与极大加速了无人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使用无人机,这款新型产品的飞行问题也日益显现。
肆意飞行 暗藏杀机
11月,一段名为“精灵3500米高空偶遇战斗机”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架遥控操作的多旋翼无人机在我国某城市上空数百米悬停拍摄,差点与一架疑似正在着陆的喷气式战斗机相撞。该视频引发外界对无人机安全性的热议。
战机险撞无人机视频影像
一项来自巴德大学的报道显示,在美国,2013年10月到2015年9月,短短两年时间里无人机共闹出过921起事件,其中有三分之发生碰撞。研究人员表示:“事故多发区域航空器密度较大,此外这些区域都是无人机的禁飞区。无人机的不规范操作极易引发飞行撞击事故。
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往往会有隐患。由于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操作员素质参差不齐,无人机正在成为其他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杀手。
新兴行业 法律缺失
无人机属于新兴行业,法律上还存在一些空白。据悉,我国民用航空法已有20年未修订,法律规定跟不上科技进步步伐,滞后严重。自然在航空法领域下的相关行业规定也十分落后,尤其在无人机这块的管理规定。民用无人机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虽然有相关规定,但是存在较多漏洞,大多数无人机属于“无人管”的状态。
无民用人机运送快递
今年4月份,国内首部《民用无人机系统通用技术标准》在深圳发布。该标准由中国(深圳)无人机产业联盟联合数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起草并联合制定而成,主要内容包括应用范围、分类与代号、组成与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存储等七大部分。
虽然陆续有相关标准规定出台,但现在还没有关于定义无人机级别以及使用规范的规定。也没有限制哪些公司可以制作无人机产品,更没有规定不同类别的无人机应该在特定区域飞行。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和用户购买无人机后,按自身需求使用,不顾现实条件限制,缺乏使用规范,一些违法使用行为屡见不鲜。
据了解,全球近七成的民用无人机都由中国企业生产,但是国内无人机生产技术标准规范还不到位,参数虚标严重,参数标的很高,这对无人机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国家应加强管理无人机参数定制,应禁止企业宣传虚标参数、航时不够的产品。对于航拍、航测、植保、探矿、救援等领域的无人机参数制定,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界限,而这些标准都有待国家去统一。
专业驾驶 规范操作
纵然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准确的操作规范来约束,无人机的使用者也不可肆意妄为。既然拥有了这项高科技,就要发挥它优势作用帮助自己而不是制造麻烦,忽视他人利益。相关规定并不是如同摆设,如果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或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意外发生。
操控无人机
其实各国的无人机飞行规定都大致相同,今年12月中旬,国内首部无人机“交通法规”《轻小型无人航空器运行暂行规定》将要出台。里面就有规定无人机不能超视距飞行,即不要让无人机离开你的视线范围。像飞行高度不要超过400英尺和远离机场,无人机机长不能酒驾等等这些看起来都是常识,但许多人并没有遵守这些规定。
法正令不行情况下,监管部门严厉打击不当行为。据外媒报道,日本东京警视厅为应对新修订的《航空法》加强执法力度,成立了无人机部队,用配备捕网的无人机围捕违法飞行的无人机。源头问题其实也是操作者自身素质问题,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刻不容缓。无人机操控者进行资格界定,即民用无人机的操控者与汽车驾驶员一样,需要“驾照”,没有驾照将没有资格操控无人机。
飞行员执照
据了解,我国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理论考试从2014年6月开始实施,2014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颁发总数为244个。要获得该证照,需要经过由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认可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的培训。目前无人机飞行正处于从无照乱飞到有证上岗的过渡阶段。
无人机驾考
【工控中国结语】无人机慢慢运用到生活领域,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快感,也感受到科技带来的隐患。当看到天空中肆意飞行抓拍的无人机时,我们或许不再感慨科技发展,而是担忧它是否在窃取隐私,是否携带了违禁物品,是否是恐怖组织在操控。
机器始终是死的,而人才是机器的主导者。它能否被正确使用,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及时拟定法律法规,给予正确引导,同时,也离不开大众正确规范的操作。无论技术怎样发达,无人操作还是由人类行为作为起点的,无人机的飞行必须受到世俗礼法的约束,不可任由其放浪式发展下去。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