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专业数学课程设置和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来源:互联网

点击:187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数控技术 专业数控 数控

      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合理性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必须明确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同时还应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力求形成优化的课程体系。  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数控技术加工、数控一般编程、数控设备安装与调试和数控加工技术管理的应用型的机电一体化应用人才。培养的人才规格,应具有专而博的知识结构。所谓专指的是该专业培养的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有数控专业方面的技能或特长,诸如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维修、数控机床维护等方面的能手;而所谓博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外语、计算机、人文与科学知识等素质,从而充分体现受教育者的个性能力与全面素质。

      基于以上的认识,本着服务于专业课的思想,重新安排教学,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构分为四大类: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含实践课)、专业课(含实践课),选修课。在第一学期以公共课为基础,语文、数学、外语、政治、体育健康等基础课为重点,数学周课时为四节。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素质能力而服务,为下学期的专业课准备。

      第二个学期到第三个学期为数控技术专业基础课,这是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一个主体,其功能主要是为专业课服务。使得学生不仅具有机电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还学会计算机在机械(或电气)设计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拓宽专业口径和专业基础,同时有利于加强课群内各门课程在内容上的衔接,主要的科目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课程,机械原理、工程制图课程等。这些课程是为整个专业的机械设计方面作好辅垫,也有利于以后课程体系的进一步整合、优化和改革。机电传动控制,突出了"机电结合,电为机用"的特点,再如将工程测试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整合成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代替测试技术课程,能增加测试技术与信息获取、传输、存贮处理及应用有关的内容,体现出应用性特点,能反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它既体现出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主线,拓宽基础,强化实践的总体思想,也体现出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机性与相互性、灵活性与可变性的特点。

      数控技术专业课放在第三学期以及第四个学期,这部分的课程应有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但又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是突出知识的技术应用性,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主要课程为数控加工技术、机床维护与调试、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拆装与测绘、数控机床设计等。

      而现阶段本校中专班级沿用的教材是中职版数学教材,分十章,依次为:第一学期,集合、不等式、数列、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六个章节;第二学期,立体几何、解析几何、解三角形、概率与数理统计五个章节。可是,现阶段的理论课和数学基础脱节现象是十分严重的,例如,在第一学期所开的理论力学中,静力、运动、动力学章节,力的图示问题中,向量代数作为研究力学的基本工具,而平面向量这一数学内容则出现在第一学期下,以致于学生对于涉及向量的概念,诸如平面向量(力)的四则运算、平面向量(力)的合成这些概念的理解有非常大的难度,专业课老师不得不充当数学老师,从向量的基本概念讲起,浪费了大量时间,而当数学老师在本学期下讲到向量时,又作了一次重复工作。  而材料力学课程中,杆件变形、轴向拉伸和压缩、内力、截面法轴力、轴力拉压杆应力和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等内容要用到简单的微积分,而微积分这一高等数学内容在现在的中学教材中已被删除。导致这一部分专业课内容无法正常讲授。

      在机械制图或工程制图课程中,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缺乏立体几何及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此部分数学内容在一年级下讲授,导致专业课学习的困难。

      比如图3是汽车减速箱的立体模型,其结构相当复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需具备相当的空间立体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