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来源:e-works 黄培

点击:182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工业4.0 高技术战略2020 AGV RGV

        3月19日至20日,e-works年度盛会--2015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上,李培根院士、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王建伟处长、信息化专家宁振波、制造业创新专家赵敏等发言嘉宾都提到需要理性认识工业4.0。我在讲座中也强调,工业4.0不是赶时髦,企业不能盲目跟风和炒作。

      德国人认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84年,其标志是机械纺纱机的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870年,其标志是第一台传送带的使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1969年,其标志是第一台PLC的诞生;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始于2030年。从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历程来分析,一次工业革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近百年。这充分说明,工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性创新的过程,经过长期的量变,最终实现质变,形成飞跃。因此,工业革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即便是在德国,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还有15年时间,才能真正兴起。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序幕才刚刚拉开,工业4.0还是一个“将来时”。

      目前,工业4.0在中国的热度,远远超过了德国、美国,“大跃进”的浮夸风很盛。比如,某企业宣传自己已经实现工业4.0落地,某企业宣传说已经建造了工业4.0的汽车生产线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哗众取宠的文章,比如说工业4.0十年内要革淘宝的命,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这种浮躁的热潮之下,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实际上,关于工业革命,不同国家,不同的研究机构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应该《经济学人》在几年前,才把3D打印的出现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作”。

      工信部安筱鹏司长撰写了长篇文章,深入解读了工业4.0提出的背景与内涵。事实上,工业4.0的确有很深的德国烙印,是德国政府提出的十项《高技术战略2020》战略计划之一,由德国主流的工业企业、IT厂商、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等组织共同实施,政府资助实际上只有两亿欧元。众所周知,互联网领域美国是绝对的领先者,是标准的制定者。因此,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希望通过引领全球工业的发展趋势,而在全球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工业4.0实际上体现的是德国的国家竞争战略,体现的是德国产业界的共同利益,目标是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德国在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工业软件等方面在全球具有领先优势,通过建立广泛的产业联盟,可以将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到国家竞争优势。

      工业4.0也是德国针对现实国情提出的工业创新战略。其愿景包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灵活性;决策优化;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新的服务创造价值;应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高工资仍然有竞争力。德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工会力量强大、高福利等压力,需要通过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国的国情和制造业发展现状与德国差别很大,因此,中国不能照搬工业4.0的理念。所以,我不赞同“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这种观点,中国可以借鉴工业4.0的理念,但不可能移花接木。中国制造2025是针对中国国情和制造业发展现状而提出的中国制造业中期发展战略,横跨三个五年计划。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落地,也应该借鉴德国的做法,真正把工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工业促进与服务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和优势结合起来,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做好标准、规范的建设。

      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可以借鉴工业4.0的理念,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建设数字化工厂。通过开发智能产品,引进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柔性化的生产自动线、智能物流装备(例如AGV、RGV、自动化立体仓库等),进而实现企业研发、生产、采购、营销、服务,以及人事、财务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信息系统与底层自动化系统的无缝集成,车间级信息系统与企业级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等。对于机器人的应用,不再是孤立地使用机器人,还是实现机器人集群的应用,并实现人机互动。在物联网应用方面,装备制造企业可以通过远程故障诊断提高产品的运行效能,及时提升客户进行预防性维修维护,更换备品备件,从而提升服务收入。对于零件出现的异常问题,可以反馈到产品研发与制造环节,及时进行改进。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绝非坦途,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规划,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智能制造实际上就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一定要算好成本的帐,不要盲目地大干快上,也不要被各种概念所“忽悠”,也不要有一些相关的实践,就乱吹,以免贻笑大方。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