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身患顽疾 创新是治病良药

来源:工控中国

点击:187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中国制造

        制造业被重新提上舞台,各国争相竞逐,欧美发达国家优势突出,中国制造业迎难而上。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中国制造发扬创新精神,力争在世界大舞台脱颖而出,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力。

      

                             中国制造业身患顽疾 创新是治病良药
      18世纪末,以第一台机械织布机的发明为标志,蒸汽动力的机械设备带动下,人类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量产的生产线出现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中叶电子及IT的普及和工业自动化生产标志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这被人们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今天,智能制造将带领人类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

      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

      制造业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具有竞争力的制造业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在国家长期繁荣中起关键作用。制造业增长可以在制造业内部和制造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创造更多经济活动,具有较高乘数效应和广泛的经济联系。

      为欧改变经济过分依赖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现状,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和发展制造业,纷纷抛出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计划,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调整重获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国家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英国开始实施“英国工业2050战略”,韩国搞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也提出了“新工业法国”方案。

      中国经济逐年增长制造业大而不强

      久已成疾

      中国制造业经历了一个在规模上追赶和超越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过程。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远远低于美国和德国,与法国、英国相当。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先后超过德国、美国等世界制造业强国,2013年,我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达20.8%,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开始放缓,但是截止至2014年增长率仍高达7%。

      但是,在这些令人兴奋的数据背后,我们任然要看到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事实,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不少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一些成套设备、关键的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依赖进口,科技成果转化还很乏力。

      2、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行业的能力明显过剩,影响效率、影响投资,如果发展下去会影响社会稳定,潜伏着危机和风险。

      3、质量水平相对较低。我们的一些产品的质量不高,在国际国内造成不好的影响。

      4、信息化水平不高。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同时,我国制造业还有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等问题。

      5、资源能源利用率低。中国目前的总体能源利用率只有33%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低。

      6、国际化程度不高。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影响巨大,技术标准是发达国家保护自己的市场、抢占别人市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利器。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发展

      一剂良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增速换挡、结构转型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制造业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势在必行。

      在《中国制造2025》里,第一个解决的问题就是制度创新不断,十项任务中的第一项是提高国家创新能力,五大工程的第一个是要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在基本方针里也提到创新驱动。所以说,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条主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核心,是实现我国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举措。

      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做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科技创新。创新的关键是科学技术成果转化顺畅,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契合紧密。我国科技创新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科技转化率、科技贡献率仍然不算高。专利数量不少,但发明性专利比例低,以至于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约有一半受制于人。科技创新要强调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会关起门来,排斥国际先进科技与管理,但有一定基础之后更要重视自主创新。

      2、产品与服务创新。发展经济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产品与服务的品种与质量,凝结了科技与管理的成果,而且还可以创造消费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3、管理创新。企业管理讲究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信息化管理,管理覆盖全过程。其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安排。

      4、产业创新。从工厂到公司,从企业法到公司法,从企业职能部到事业部,科学、现代、网络化的组织创新日新月异。产业链不断完善,互联网时代新模式层出不穷。

      5、商业模式创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都提出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与业态创新。生产模式由过去的少品种、大批量,衍生出多品种、少批量,规模化生产向柔性化、社会化、网络化生产转变,个性定制正当风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商业形态蓬勃发展。

      古语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工业变革带来的制造业寒潮让中国多数企业“生病”了,很多企业会熬不过这个冬天,在革命的路上怎能不流血,但是可以肯定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生命力会更加旺盛。温室里是长不出漂亮花朵的,创新正是给中国制造的一剂良药。


    (审核编辑: 智慧羽毛)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