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PLC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问题的探讨

来源:互联网

点击:1104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纺织机械 PLC

    1 前言

      随着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PLC)在纺织机械控制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纺织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纺织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关系到整个纺织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详细探讨了在PLC控制系统中影响PLC运行的干扰类型及来源,并提出抗干扰设计的实施策略。纺织机械自动化系统所使用的各种类型PLC中,有的是集中安装在控制室,有的是安装在生产现场的设备控制柜中,它们大多处在强电电路和强电设备所形成的恶劣电磁环境中。要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一方面要求PLC生产厂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应用部门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2 电磁干扰类型

      影响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源与一般影响工业控制设备的干扰源一样,大都产生在电流或电压剧烈变化的部位,电荷剧烈移动的部位就是干扰源。干扰类型通常按干扰产生的原因、噪声干扰模式和噪声波形性质来划分。按噪声产生的原因,分为放电噪声、浪涌噪声和高频振荡噪声等;按噪声的波形、性质不同,可分为持续噪声、偶发噪声等;按噪声干扰模式不同,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

    3 电磁干扰的主要来源

      3.1 来自空间的辐射干扰

    空间辐射电磁场(EMI)主要是由电力网络、电气设备的暂态过程、雷电、无线电广播、电视、雷达、以及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等产生的,通常称为辐射干扰,其分布极为复杂。若PLC系统置于其射频场内,就会受到辐射干扰,其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直接对PLC内部的辐射,由电路感应产生干扰;二是对PLC通信网络的辐射,由通信线路感应引入干扰。辐射干扰与现场设备布置及设备所产生的电磁场大小特别是频率有关,一般通过设置屏蔽电缆和PLC局部屏蔽及高压泄放元件进行保护。

      3.2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

      来自系统外引线的干扰主要通过电源和信号线引入,通常称为传导干扰,这种干扰在我国工业现场较为严重,主要有下面三类:

      3.2.1 来自电源的干扰

      实践证明,因电源引入的干扰造成PLC控制系统故障的情况很多,笔者在某工程调试中遇到过,后更换隔离性能更高的PLC,问题才得到解决。PLC系统的正常供电电源均由电网供电,由于电网覆盖范围广,它将受到所有空间电磁干扰而在线路上感应电压和电流,尤其是电网内部的变化、开关操作浪涌、大型电力设备启停、交直流传动装置引起的谐波以及电网短路暂态冲击等,都通过输电线路传到电源原边。PLC电源通常采用隔离电源,但因其结构及制造工艺等因素使其隔离性能并不理想。实际上,由于分布参数特别是分布电容的存在,绝对隔离是不可能的。

      3.2.2 来自信号线引入的干扰

      与PLC控制系统连接的各类信号传输线,除了传输有效的各类信息之外.,总会有外部干扰信号侵入。此干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变送器供电电源或共用信号仪表的供电电源串入的电网干扰,这往往被忽视;二是信号线受空间电磁辐射感应的干扰,即信号线上的外部感应干扰,干扰往往非常严重。由信号引入的干扰会引起I/O信号工作异常和测量精度大大降低,严重时将引起元器件损伤。对于隔离性能差的系统,还将导致信号问互相干扰,引起共地系统总线回流,造成逻辑数据变化、误动和死机。PLC控制系统因信号引入干扰造成I/O模件损坏程度相当严重,由此引起系统故障的情况也很多。

      3.2.3 来自接地系统混乱的干扰

      接地是提高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EMC)的有效手段之一,正确的接地既能抑制电磁干扰的影响,又能抑制设备向外发出干扰;而错误的接地反而会引入严重的干扰信号,使PLC系统无法正常工作。PLC控制系统的地线包括系统地、屏蔽地、交流地和保护地等,接地系统混乱对PLC系统的干扰主要是各个接地点电位分布不均,不同接地点间存在地电位差,引起地环路电流,影响系统正常工作。例如电缆屏蔽层必须一点接地,如果电缆屏蔽层两端A、B都接地,就存在地电位差,有电流流过屏蔽层。当发生异常状态如雷击时,地线电流将更大。此外,屏蔽层、接地线和大地可能构成闭合环路,在变化磁场的作用下,屏蔽层内会出现感应电流,通过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耦合,干扰信号回路。若系统地与其他接地处理混乱,所产生的地环流就可能在地线上产生不等电位分布,影响PLC内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正常工作。PLC工作的逻辑电压干扰容限较低,逻辑地电位的分布干扰容易影响PLC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存贮,造成数据混乱、程序跑飞或死机。模拟地电位的分布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引起对信号测控的严重失真和误动作。

      3.3 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

      来自PLC系统内部的干扰主要由系统内部元器件及电路间的相互电磁辐射产生,如逻辑电路相互辐射、模拟地与逻辑地的相互影响及元器件间的相互不匹配使用等。这都属于PLC制造厂家对系统内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作为应用部门无法改变,可不必过多考虑,但在选用时要选择具有较多应用实绩或经过较多工业现场考验的PLC系统。

    4 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设计

      为了保证PLC控制系统在工业电磁环境中免受或减少内外电磁干扰,必须从设计阶段开始便采取三个方面抑制措施:抑制干扰源、切断或衰减电磁干扰的传播途径、提高装置和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三点就是抑制电磁干扰的基本原则。

      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制造单位设计生产出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的产品,且有赖于使用部门在工程设计、安装施工和运行维护中予以全面考虑,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保证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和运行可靠性。进行具体工程的抗干扰设计时,应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4.1 设备选型

      在选择设备时,首先要选择有较高抗干扰能力的产品,其包括了电磁兼容性,尤其是抗外部干扰能力,如采用浮地技术、隔离性能好的PLC系统;其次还应了解生产厂家给出的抗干扰指标,如共模抑制比、差模抑制比、耐压能力、允许在多大电场强度和多高频率的磁场强度环境中工作等;另外是靠考查其在类似工作中的应用实绩。

      在选择国外进口产品时要注意,我国是采用220V高内阻电网制式,而欧美地区是110V低内阻电网。由于我国电网内阻大,零点电位漂移大,地电位变化大,工业企业现场的电磁干扰至少要比欧美地区高4倍以上,对系统抗干扰性能要求更高。在国外能正常工作的PLC产品在国内工业现场就不一定能可靠运行,这就要在采用国外产品时,按我国的标准(GB/T 13926)进行合理选择。

      4.2 综合抗干扰设计

      主要考虑来自系统外部的几种抑制措施,内容包括:对PLC系统及外引线进行屏蔽,以防空间辐射电磁干扰;对外引线进行隔离、滤波,特别是动力电缆应分层布置,以防通过外引线引入传导电磁干扰;正确设计接地点和接地装置,完善接地系统。另外,还必须利用软件手段,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5 主要抗干扰措施

      5.1 采用性能优良的电源,抑制电网引入的干扰

      在PLC控制系统中,电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电网干扰串入PLC控制系统主要通过PLC系统的供电电源(如CPU电源、I/O电源等)、变送器供电电源和与PLC系统具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等耦合进入的。现在对于PLC系统供电的电源,一般都采用隔离性能较好的电源,而对于变送器供电电源以及和PLC系统有直接电气连接的仪表供电电源,并没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采取了一定的隔离措施,但普遍还不够,主要是使用的隔离变压器分布参数大,抑制干扰能力差,经电源耦合而串入共模干扰、差模干扰。所以,对于变送器和共用信号仪表供电应选择分布电容小、抑制带大(如采用多次隔离和屏蔽及漏感技术)的配电器,以减少PLC系统的干扰。常用的方法是既使用滤波器,同时又使用隔离变压器。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但必须注意,使用时应把滤波器接入电源,然后再使用隔离变压器。

    图1连接方法

      此外,为保证电网馈电不中断,可采用在线式不间断供电电源(UPS)供电,而且UPS还具有较强的干扰隔离性能,是一种PLC控制系统的理想电源。

      5.2 正确选择电缆的类型和实施敷设

      为了减少动力电缆尤其是变频装置馈电电缆的辐射电磁干扰,选择合适类型的电缆很重要。笔者在某工程中采用了铜带铠装屏蔽电力电缆,降低了动力线产生的电磁干扰,该工程投产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防止或减少外部配线的干扰,实施外部配线时采取下列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5.2.1 交流输入输出信号与直流输入输出信号分别使用各自的电缆。

      5.2.2 在30 m以上的长距离配线时,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线分别使用各自的电缆。

      5.2.3 集成电路或晶体管设备的输入、输出信号线,必须使用屏蔽电缆,屏蔽电缆的处理如图2所示,输入、输出侧悬空,而在控制器侧接地。

    图2屏蔽电缆的处理方法

      5.2.4 控制器的接地线与电源线或动力线分开。

      5.2.5 输入、输出信号线与高电压、大电流的动力线分开配线。

      5.2.6远距离配线有干扰或敷设电缆有困难,费用较大时,采用远程I/O的控制系统有利。

      5.3 硬件滤波及软件抗干扰措施

      信号在接入控制器前,在信号线与地间并接电容,以减少共模干扰;在信号两极间加装滤波器可减少差模干扰。

      由于电磁干扰的复杂性,要根本消除干扰影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和组态时,还应在软件方面进行抗干扰处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常用的一些提高软件结构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数字滤波和工频整形采样,可有效消除周期性干扰;定时校正参考点电位,并采用动态零点,可防止电位漂移;采用信息冗余技术,设计相应的软件标志位;采用间接跳转,设置软件保护等。

      5.4 正确选择接地点。完善接地系统

      接地的目的通常有两个,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抑制干扰。完善的接地系统是PLC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系统接地有浮地、直接接地和电容接地三种方式。对PLC控制系统而言,它属高速低电平控制装置,应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由于信号电缆分布电容和输入装置滤波等的影响,装置之间的信号交换频率一般都低于1 MHz,所以PLC控制系统接地线通常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式。集中布置的PLC系统适于并联一点接地方式,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以单独的接地线引向接地极。如果装置间距较大,应采用串联一点接地方式,用一根大截面铜母线(或绝缘电缆)连接各装置的柜体中心接地点,然后将接地母线直接连接接地极。接地线采用截面大于22 mm2的铜导线,总母线使用截面大于60 mm2的铜排。接地极的接地电阻要小于2 Q,接地极最好埋在距建筑物10~15 m处,而且PLC系统接地点必须与强电设备接地点相距10 m以上。

      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侧接地;不接地时,应在PLC侧接地;信号线中间有接头时,屏蔽层应牢固连接并进行绝缘处理,一定要避免多点接地。多个测点信号的屏蔽双绞线与多芯对绞总屏蔽电缆连接时,各屏蔽层应相互连接好,并经绝缘处理,选择适当的接地处单点接地。

      控制系统的接地一般有3种方法,如图3所示。

    图3控制系统的3种接地方法

    6 结束语

      纺织机械设备PLC控制系统的干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且一般纺织企业的现场电磁环境都很恶劣,因此在抗干扰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有效地抑制干扰,对有些干扰情况还需做具体分析,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才能够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保证纺织企业工业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审核编辑: Doris)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