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传统产业转型智能制造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点击:189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制造 制造业 海信

    人们将看到制造业的研发创新并不比互联网的创新少,反而借助对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会有更多的创新。而众多企业能否抓住这样的机遇,就要看今天的布局。海信的产业转型除了跨界出击之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对传统优势项目的技术升级上。正如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所言:企业的战略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变,要坚持做自己。海信的长项是技术和研发,技术创造价值是最大的。

      海信集团新晋总经理刘洪新对外界把海信归入彩电企业并不认同。他认为,彩电业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从硬件竞争转向软硬结合,互联网时代,彩电竞争的重点已变为画质、音质,加上内容和操控。他的论据是海信智能电视的激活用户已经达1300万,日活跃用户达40%,2016年激活用户数将增至2000万。海信搭建了支撑智能产品内容与运营的“海视云”平台,近期多家国内外内容服务企业、投资机构造访“海视云”,酝酿合作共同分享客厅互联网经济新商机。刘洪新说:“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化了,海信集团已不再是一个家电企业,而是一个科技公司。”

      周厚健坦承:“2010年海信是国内最早提出要做智能电视的企业,那时我们已感觉到了转型的危机。”

      让海信感到惴惴不安的并不是三星、LG等外资品牌,也不是TCL、长虹、康佳等老牌国产品牌,而是这个行业的“新侵入者”——以重视生态建设,以营销见长的乐视和小米。但拥有电视处理芯片和ULED等核心技术的海信对自己的技术功底更为自信。不久前,周厚健在一封内部邮件中表示,没有自己的芯片,就没有自己定义产品的资格。换言之,难以摆脱产品同质化,只能跟随,进而无法走在行业前列。

      刘洪新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品质也是最靠谱的武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把产品做到极致,给用户带来惊喜。在产品方面,海信通过互联网让产品连接起来,方便用户使用。在产业方面,产品本身和功能应用必须和互联网结合起来,去研究适合产业发展的商业模式——智能制造。

      在LG、创维等企业力推OLED电视时,海信另辟蹊径,希望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电视,在未来超大尺寸电视领域闯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的道路。

      早在四年前海信就围绕激光电视开始布局智能制造,今年以来海信打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7月底宣布收购夏普美洲业务并决定在美国采用双品牌战略;8月率先在美国纽约上市新技术电视;11月海信宣布搭载自主研发SOC级画质芯片Hi-ViewPro的智能电视正式上市;12月9日,海信在北京隆重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影院电视,并携手德州仪器、DNP、日亚、华数、CNTV未来电视、爱奇艺、腾讯视频、国美、苏宁、京东、天猫等上下游合作伙伴代表共同成立行业首个激光影院电视产业生态联盟,推动电视发展进入影院时代。

      刘洪新表示,海信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整合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共同推动激光影院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市场普及。

      目前,海信在激光显示技术领域已取得141项核心专利技术突破,激光光学引擎100%自主研发设计,70%的制造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周厚健说,在大家眼里,中国彩电业的痛在“屏”上,屏占了彩电成本的70%。越来越薄是屏的方向,无处不在是电视的趋势,薄到极致、到处可示,那不就是“无屏”了吗?海信的激光电视就是“无屏”。海信在激光电视方面世界领先,并且领先了一大步。

      对互联网电视画质和内容的同步发展让海信收获了领先的业绩。Display Search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海信电视全球销量超越日本索尼,跃居全球第三位。即使直面厮杀日益惨烈的市场形势,海信依然保有傲视同行的盈利能力与市场地位。

      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新任总经理代慧忠说:“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工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其核心是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品的竞争力和系统效率。互联网技术、企业的信息化、智能化都只是工具和手段,都必须服从于、服务于企业创新能力和效率快速提升的目的。”他表示,海信电视的成长才刚刚开始,希望在5年后内容和服务带来的利润大于或等于目前硬件销售的利润,率先完成智能化产业转型。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