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适合于中小批量、高精度的零件加工与研制,尤其适合发动机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如叶片和叶盘等)的研制。目前,美、英等国家的大型航空企业已经实现了叶片无余量数控加工,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 叶片的特征及结构尺寸
该叶片包括叶肩、叶片型面及相关圆弧部分,材料为钛合金,长度约为150mm,叶型重心相对于轴颈中心线处于偏心位置,最大截面厚度为3.7mm,最大弦长为39mm,属薄壁弱刚度零件。
2 关键技术分析
2.1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数控铣削圆弧和叶肩→数控铣削叶片型面→抛光叶片型面
2.2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采用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加工的叶片,经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存在下述问题:
1)半精锻叶片(其型面余量为1.0~1.6mm)在铣削圆弧和叶肩与铣削叶片型面2道工序后变形较大,叶片出现弯曲变形(弓形),中间截面在Y方向偏移0.1~0.25mm;
2)叶片定位夹紧方式为大轴颈定位压紧,机床顶尖顶紧叶片小轴中心孔,导致叶片支承刚度差,变形增大;
3)在铣削叶片型面进、排气边缘时,因为主轴进给速度跟不上A轴旋转速度,导致进、排气边缘出现过切,叶片弦长超差;
4)叶片型面测具测量精度的范围有限(≤0.05mm),不能完全满足叶片型面公差的测量要求;
5)依靠抛光方法进行叶片型面余量去除加工,其轮廓度和位置度不能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3 攻关试验
3.1 叶片材料及切削用量的选用
该叶片的材料为钛合金,最小切削深度应≥0.05mm,否则会出现让刀现象。薄壁叶片切削容易出现较大的弹性变形,切削速度Vc为30~50m/min,精加工每齿进给量fz为0.03~0.05mm,在此条件下的切削状况较为理想。
3.2 专用设备的选型
加工该叶片型面时,采用双驱动五坐标加工中心作为专用的叶片加工设备。
3.3 加工工艺改进
3.3.1 改进措施
为了克服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存在的缺点,保证叶片型面数控铣削和抛光光整加工后满足设计要求,在攻关试验工艺中采取下述改进措施:
1)将1次数控铣削叶片型面分为粗、精铣削2次,以降低数控铣削型面的加工变形;
2)将数控铣削圆弧和叶肩与数控粗铣削叶片型面2道工序合并成1道工序,使最大程度的变形产生在粗加工工序;3)在粗、精铣削叶片型面工序间增加热处理工序,消除残余加工应力;
4)增加热处理后叶片的大小轴颈磨削加工工序,以提高精铣削叶片型面时的定位精度;
5)将顶尖顶紧小轴中心孔改为夹紧小轴轴颈的定位夹紧方式,提高叶片的刚度;
6)优化叶片型面数控铣削精加工模型,延长进、排气边缘,以消除过切现象;
7)利用钛合金抛光专用毡轮,经过数据统计,抛光去除量为0.005~0.03mm,即可抛除叶片型面上的铣刀痕迹,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8)用三坐标测量机对抛光后的叶片尺寸进行检测,确保叶片型面的检测精度。
3.3.2 改进后主要工艺路线
粗铣削叶片型面及叶肩→消除应力热处理→半精磨上缘板大轴颈→半精磨下缘板轴颈→精铣叶片型面及叶肩→修光叶片型面
3.4 试验加工过程
3.4.1 精铣削叶片型面
1)叶片型面精铣削前后大、小轴颈同轴度的变化。将精铣削前后大、小轴颈同轴度的变化作为评价叶片变形大、小的依据(见表
1)。通过对大、小轴颈变形量的比较可以看出,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叶片型面数控铣削后,变形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大、小轴颈的同轴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叶片型面轮廓加工尺寸进入公差带范围创造了必要条件。
2)叶片型面精铣削后的轮廓度及位置度范围。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精铣削后的叶片型面进行了测量,首件合格后,开始进行批量加工,共计加工了24件叶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叶片型面最大轮廓度为0.068mm(相对于理论型面),超出公差带范围0.018mm,经过精抛光后,叶片型面尺寸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经过与试验前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叶片型面在X方向偏移控制很好,都在公差范围内,而叶片型面在Y方向偏移合格率为80%,其主要原因为数控铣削夹具精度不足导致。
3.4.2 叶片型面的抛光加工
在完成叶片型面的数控铣加工后,进行了抛光程序转接处及刀痕工序。首先,利用150#专用毡轮抛除叶片型面上程序接刀痕,圆滑转接后,再利用240#专用抛光轮抛除整个叶片型面的刀痕即可。1)抛光后的叶片型面状态。在叶片型面抛光后,对全部叶片型面进行了三坐标测量。除进、排气边弦长尺寸较大外,叶片型面轮廓全部符合设计图样要求,而进、排气边弦长最大有0.02mm的余量,此余量可在振动光饰工序去除后达到设计要求。
2)精抛前后叶片变形监控。在V型块上,以大轴颈为基准,通过对抛光前后的叶片测量叶盆、叶背和进、排气方向的对称度作为评价变形大小的依据。测量结果见表3,个别叶片在叶盆、叶背方向变化最大为0.12mm,而在进、排气方向则变化较小,但在专用的同轴度测具上测量,全部叶片大、小轴颈的联合跳动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4 结语
新工艺路线能够满足叶片型面无余量加工的要求,加工后的叶片经三坐标测量,最终成品的叶片型面轮廓度和偏移、扭转公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