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后,如何学做“控制机器的人”?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1934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机器换人 技术人才 控制技术

    陈学飞正在一家电气工程师培训学校自费学习,希望机器换人之后能成为“控制机器的人”。像陈学飞一样的工人不在少数,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倒逼他们进行改变。

      在工厂流水线上修修补补七年之后,陈学飞决定辞掉这份月薪5000元的机修工作。驱使这个28岁湖南小伙坚决离开的,是与日俱增的危机感。

      陈学飞所在的唯美陶瓷是东莞最先实施机器换人的企业。据公开报道,唯美陶瓷通过机器换人已经节约用工2200人,每月节约人工成本660万元。陈学飞亲历了这一过程——原本需要6个人为一组的打包生产线,现在只用两个人就够了。

      记者调查发现,在机器换人的大背景下,东莞、佛山等地劳动力市场正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制造业企业中大量一线工人被机器人取代,尤其低技能、高危险的岗位甚至有消亡之势。

      东莞经信局局长叶葆华说,机器替换的主要是生产效率低、工作较为辛苦、且具备一定危险性的岗位。不过,从该局目前走访调研的情况看,参与申报机器换人的企业中,有75%左右的企业用工没有减少,有些企业在大力增加招引机器人人才的情况下,用工不减反增。只有约25%的企业用工数量有所减少。

      虽然还没出现机器人抢饭碗的情况,但面临汹涌而来的机器人产业,珠三角不少一线产业工人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未来。

      辞职之后,陈学飞目前在一家电气工程师培训学校自费学习,希望在机器换人之后能成为“控制机器的人”。在珠三角,像陈学飞一样的工人不在少数,市场的无形之手正倒逼他们进行改变。

      “90后”产业工人李粮根的跳槽经历见证了机器换人带来新的职业红利。李粮根大学期间读的数控专业,在当时并不算热门。2011年毕业后,他应聘进入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后跳槽到伟创力(东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一回,他升职为一名CNC技术组长,工资涨到了5000元以上。尽管时运不佳,由于国外订单缩减,李粮根所在的车间不久后便宣布解散,可李粮根很快便找到了新的工作:2014年9月,他成为东莞劲胜精密的一名技术员,收入不降反升。

      东莞智通人才连锁机构部门经理贺先发说,除了企业进行机器换人外,东莞还出现了很多造机器人的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月薪普遍过万元。因此,近年来如电气工程等机器人应用相关的培训班逐年趋热,智通职业培训学员的该类班的招生人数从最初每年200人增加到500人。

      在机器人应用大潮下,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也备受热捧。目前该专业在全校30多个专业中招生数量最多,就业率最高,专业对口率和工资也最高。为满足日益旺盛的需求,这个王牌专业今年计划多开6个班,招300人,并开展直接面向高中和中职毕业生自主招考、中高职五年贯通制、在校生企业订单班和企业在职员工大专班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再造一流产品,要打造怎样的一流大学?

      在经济崛起腾飞的阶段,教育水平低对经济发展影响或许不大,但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教育水平较低的短板就会凸显出来。

      提及美国硅谷,人们自然会想起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等名校,这些大学为硅谷培养了大量研究、实用人才,也提供了强大的科研支撑。他们就像一台“永动机”一样,源源不断地给硅谷输送动力,实现产学研无缝对接。

      由于历史等原因,在广东布局的重点大学比北京、上海、江苏、山西等地少,140多所高校(含独立学院)中的高水平大学数量偏少,高教实力相对不强,与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在经济崛起腾飞的阶段,教育水平低对经济发展影响或许不大,但在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教育水平较低的短板就会凸显出来。

      在国家和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理工科大学之于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的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越来越重要,这已成为共识。造得出一流产品的珠三角,如何打造出一批一流大学?

      今年7月,省政府同意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等18个学科项目入选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两个月后,省政府举行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共建协议签署仪式,省教育厅分别与深圳、佛山、东莞市政府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签署省市共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协议。这3所地方理工科大学将采用省市共建的办法,突破传统路径依赖,超常规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02年以来共招收培养全日制研究生9000余人,6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深圳就业。1990年建校的东莞理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8万余人,其中约80%在莞就业、创业。

      尽管这样的成绩已经不俗,但与珠三角的发展水平相比依然显得不对等,长远来看也满足不了珠三角创新驱动的需求。比如东莞201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2.3亿台,约占全球的17.7%。不过,这些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却大多不是东莞的企业所拥有。恰恰是这些技术,制约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对于科技创新有迫切需求且经济较为发达的深圳、佛山、东莞3座城市,南方科技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等3所高校的支撑作用更加直接。”教育专家表示,广东一些理工科大学此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没能很好地对接和支撑产业转型,迫切需要提升改变。

    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的南方科技大学已为教授创业“解套”,不仅鼓励教授创业,而且对教授创业作出非常明确和规定:以教授的科研成果创立公司,学校占30%股权,科研人员占70%股权。今年7月放弃美国终身教职来深的张绪穆教授现任南科大化学系主任,曾是第一个将生物医药公司带到美国非主板市场上市者,在产业化方面有一定经验,如今他已与深圳的几大知名药企建立了合作关系,计划在产学研上做一番事业。

      有研究硅谷发展的人士指出,由于硅谷产业界和大学之间紧密的交流,大学和产业间的界限更加模糊,从而使得大学更有活力,学术研究也更加注重实际问题,并且产业活动与最新的科学融为一体。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认为,打造一批高水平大学,绝不能再追求大而全,而是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突出广东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一定要把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广东的大学发展结合起来。”

      企业家建言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

      珠三角要提供创新环境的“万有引力”

      今年年初,光启还只有300多名员工,如今已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700多名员工,在加拿大、新西兰、以色列、挪威、乌干达、布隆迪等国开展研发。人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创新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就是人的智力,我们的做法就是“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我们从全球吸引最厉害的、跟我们有同样价值观的创新团队,面向全球所有人做研发、做产品,做国内和国外的市场,整体协同开展,这在以前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是是难以想象的。

      人才是一切的关键,呵护好人才、营造好创新的环境,是政府的当务之急。因为创新人才很多都是年轻人,比如光启员工的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所以希望政府能多考虑年轻人的创新需求。

      深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创新的企业?因为一流的人才会吸引其他一流的人才,人类在思想和文化交流方面有强烈的欲望。珠三角应该打造一个开放的创新环境,提供一种“万有引力”,让珠三角能够在一个星系中起到主导作用,这个万有引力的形成就要靠“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应该也是珠三角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支撑。

      近些年来,全球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深圳等城市在全球创新的链条里开始起主导作用,有条件逐步发展为全球创新的中枢,未来光启将继续把深圳作为创新中枢,主导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创新。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