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智能制造的转型之路

来源:作者:佚名

点击:75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愿景美好,但实现愿景是一条艰苦的转型之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先进制造大国相比,中国公司的智能制造之路必定会有大的不同。

      德国工业4.0的提出背景是2006年-2011年德国工业出口总值几乎没有增长,目的是增强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开拓新市场,增强服务收入来获得持续性盈利。所以方向上侧重于智能制造,以CPS(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重点在设备自动化和生产流程管理,试图实现面向产品制造和供应链的一站式服务。主要依托企业包括西门子、博世、SAP。

      美国则是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提出了“制造业回归”,主要背景是美国在过去20年积累了大量科技红利,并且经过分析,发现采用新制造手段,成本会比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还要低30%左右。所以美国的CPS战略是发挥其信息产业的传统优势,提升对终端用户的体系性服务能力,重点在以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化服务方面,实现服务链与价值链的一站式服务。主要依托企业有GE、IBM、Cisco等。

      中国企业的转型背景则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白热化的价格战、劳动力成本上升、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生产蔓延中国制造业。因此,企业急需通过智能制造转型来解决这些问题并获得正面的成果:个性化产品、服务型产品、敏捷化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以及跨界融合的能力。

      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大量中国制造群企业目前仍处在工业2.0状态,且对传统渠道的依赖过大,在前3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太多制度红利,导致企业家们对精细管理和匠人精神重视不够。这都不利于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但中国企业之于智能制造也具有一些先天优势:

      1.大多数民营企业处在一代或者一二代交接过程中,企业领头人有非常旺盛的企业家精神。

      2.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后发优势明显。

      3.电商环境成熟先进,消费者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4.有庞大的训练有素、工作勤奋、成本合理的工程师队伍。

      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速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有自己的战略立足点和定位。中国拥有更多的终端用户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处在领先地位,中国企业也在从效率驱动往创新驱动转向,这为中国企业走出自己的智能制造道路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肥沃土壤。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完成转型之旅,在工业4.0时代成为世界级的龙头企业。

    (审核编辑: Doris)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