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尾翼L波段下侧向散射CAE分析

来源:互联网

点击:1666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CAEFEKOCAE分析

    1 概述

    垂直尾翼的布局形式有多种。典型的非隐身飞机通常采用单垂尾和双垂尾。由于垂尾产生镜面散射,同时垂尾与平尾(或机身)构成角反射器,两者均是强散射源,造成较大的侧向散射。为缩减该部分电磁散射,设计隐身飞机时,通常将垂尾倾斜一定角度,即采用V形尾翼。本文采用CAE——FEKO软件提供的电磁仿真手段,探究L波段下V尾侧向散射特点。


    图1 飞机尾翼

    2 电磁模型的建立

    设计V形尾翼附着于菱形低散射载体上。采用Altair公司的HyperMesh进行网格剖分,并结合FEKO建立电磁模型。

    2.1模型设计

    单片翼面和低散射载体如下图所示。尾翼采用梯形平面形状,翼型是基于NACA0009的改型。低散射载体上表面为曲面以模拟机身上表面,下表面平坦;厚度薄,边缘锋利,以减小载体散射截面积,避免对尾翼的计算结果造成影响。两个翼面均外倾30°,根弦间距2.13m。具体尺寸见表1。

    图2 三维数模

    表1 设计参数

    2.2网格划分

    使用Hypermesh划分模型表面网格。为分析L波段(1GHz)下电磁散射特性,按照FEKO对网格的要求,网格尺寸取1/8倍波长,即37.5mm。Hypermesh导出的网格为三角形和四边形混合网格,在FEKO中全部转化为三角形面元。网格数量为83752。

    2.3材料属性与电磁参数

    计算中将模型作为金属处理。模型状态为俯仰角为0°、滚转角为0°。电磁波为L波段(1GHz),采用远场平面波照射,采用物理光学法(PO)和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进行计算,极化方式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计算方位角为45°~135°,其中0°方位角定义为电磁波从机头照向机尾。激励源和方位角定义如下图。

    图3 激励源与方位角


    3 CAE计算结果

    图4 散射截面计算结果

    4 分析与结论

    由上图可看出,在57°方位角附近出现峰值,这是由翼面前缘产生的(翼面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前缘后掠角为57°,如图5)。PO算法和MLFMM算法均计算出该峰值。PO算法只能计算出镜面散射,表明57°方位角附近,镜面散射占主导。90°方位角附近,PO算法和MLFMM算法相差不大,说明在90°方位角附近,翼面产生的镜面散射仍是主要的散射源。60°~84°方位角内,以及96°~124°方位角内,PO算法与MLFMM相差较大,在这些方位角内,多次反射占主导地位,V形尾翼散射截面积呈现较大较宽峰值这一特点。

    图5 设计方案俯视图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垂直于翼面前缘方位角附近以及90°方位角附近,镜面散射占主导,可用PO算法进行快速估算;

    (2)在60°~84°方位角内,以及96°~124°方位角内,V形尾翼散射截面积呈现较强较宽波峰,产生机理为多次反射,该方位角内,PO算法不能准确估算散射截面积,需采用MLFMM进行计算。

    (审核编辑: Doris)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