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在北京发布的新修订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5项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
关于这则消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新国标的具体内容。
新国标主要在充电的安全性和兼容性方面“大写文章”。在安全性方面,新标准增加了充电接口温度监控、电子锁、绝缘监测和泄放电路等功能,细化了直流充电车端接口安全防护措施,明确禁止不安全的充电模式应用。在兼容性方面,交直流充电接口型式及结构与原有标准兼容,新标准修改了部分触头和机械锁尺寸,但新旧插头插座能够相互配合,直流充电接口增加的电子锁止装置,不影响新旧产品间的电气连接,用户仅需更新通信协议版本,即可实现新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能够保障基本的充电功能。从这两个层面来说,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的规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互联互通,从而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充电桩新标准后天实施 新能源汽车厂商怎么想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新能源汽车厂商如何看待此事。
有数据显示称,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站)的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240亿元。但是,这么大一个市场必须要有统一的充电标准,才能够达到互联互通的目的。能源行业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化(下称国标)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永东表示:“电动汽车充电与普通电器设备充电不一样的就是,除了要外形尺寸一致能接通电源,还需要通讯协议的统一,因为电动汽车充电还有大电流高电压的直流快充,如果充电设施“不了解”电动汽车的电池状况,那么就很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用接口及通信协议是实现电动汽车安全传导充电的基本要素。
即插即充、广泛兼容是充电桩厂商和运营企业的终极目标,新国标注重兼容性,似乎正中厂商下怀。但现实中是否真能“兼容”,目前尚且不能确定。因为现在的车企希望自己的产品体现差异化、个性化,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到了充电环节很有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同样,电动汽车的电池也是千差万别,有的电压在400伏左右,有的则高达500伏,也存在着和充电桩的兼容问题。
科陆新能源技术公司副总经理李璞表示:“目前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市场主体多元,需要一方去牺牲自己兼容对方,往往牺牲的一方就是充电桩厂商,但处理不好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彼此之间更加不兼容,进而影响整个充电桩产业的发展。”国内某知名电动汽车企业相关负责人的看法则是,汽车厂家从整车性能的角度出发,需要兼顾车辆的整体使用。例如某一车型在2011年生产时,对应的是一种通信协议,但投放市场两年后,有用户反馈这一协议很可能影响到了车辆行驶中其它一些更为关键的性能,所以在2013年生产时会对通信协议进行修改,这可能会对充电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此看来,要实现充电设施标准的兼容性,并没有那么容易。新国标的实施,是继充电桩基础建设补贴政策的又一重大利好,但能够有效的解决充电桩建设中的难题,许多人还持观望态度。不过我们倒是可以预期,明年一季度各省相关政策将密集出台,在相关充电政策的密集催化下,预期明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产业发展有望迎来重大机遇期。
(审核编辑: 智慧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