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船出海”到“造船出海”,中国核电,将成为我国高铁之后又一张亮丽名片,闪耀世界舞台。业内认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是我国在核电领域坚持创新、勇于突破的技术结晶,也预示着我国核电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打造核电设备“金名片” 创新驱动中国智造走出去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支撑,中国核电虽然起步于吸收、引进技术,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为打造自主核电技术而持续努力。作为中国核电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集大成者,“华龙一号”成为中国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建设,同时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拥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公开资料显示,“华龙一号”采用单堆布置、双层安全壳、177组燃料组件,安全系统采用了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理念,安全水平与国际主流三代核电技术相当。
作为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在多个方面实现技术突破,满足国际最新核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同时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也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在基于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及完善的严重事故应对措施,增强抵御极端外部事件能力,采用177组燃料组件的反应堆堆芯的设计,增加了热供余量,使得反应堆在运行和事故情况下能够更加安全。
不同于以往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根据地球重力和自然循环的方式,设计了一套非能动安全系统。简单地说,“一旦发生撞击,不会导致双层安全壳被撞毁,不会导致核物质泄漏。”可以抵御商用大飞机恶意撞击,这也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技术之一。同时在不需要外部的电源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为核电站提供安全防护措施。
“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品牌,必将在我国核电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据中新网此前报道,2015年,中核集团“华龙一号”项目开始建立以阿根廷、巴基斯坦和阿尔及利亚为中心的海外开发体系,志在非洲、拉美、亚洲核电市场;中广核的“华龙一号”已经在2016年作为英国布拉德韦尔B(BRB)核电项目的参考电站。
“华龙一号”成了我国核电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代表,其装备国产化率可达85%以上,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等核心装备都已实现国产,代表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先进水平。关键设备比如反应堆的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汽轮发电机等制造周期长的设备,目前进展都满足工程进度计划要求。
当前,临海而建的“华龙一号”,正在逐步驶向海外。作为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华龙一号”成熟而优秀的技术水平在全球备受瞩目。目前,我国已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近二十个国家达成了合作意向。国内机构分析,出口一座“华龙一号”核电站将有效带动我国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建安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同走出去,助力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按照《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运行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华龙一号”是中国“一带一路”的新名片,中核集团已做好批量化建设“华龙一号”的准备。未来3年也将是国内核电核准开工建设高峰期。电力新能源研究人士普遍认为,“华龙一号”将带动核电设备制造企业。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