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技术提升思路

来源:网络

点击:135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红外探测器,红外对射,改造

      在明确红外对射的问题后,业内一些企业对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加以了针对性提升与改造,并取得了一定进展。鉴于产品探测介质在信号特性方面存在的缺陷,首先针对于其实施改造,目前已经形成以下几类授权发明专利的典型技术。

      1、编码调制。对红外脉冲射束进行编码调制,通俗说就是对红外射束进行数字化改造赋予每根红外射束不同的编码,使得接收端的每个接收器可以识别与其对应射束,由此单体产品可以使用多根红外射束,构成高而严密的探测界面。

      编码调制的技术特征之一是同步通讯。其优点之一,是借助同步条件的限制,确保多对同一种产品之间,不会由于信号特征相同而出现“替代性”漏报警。

      目前采用此技术的产品有两种形态,一是对射式,即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配置在两侧;另一种是互射式,即两侧的发射和接收器件间隔/对应配置。对于此类产品工作原理,业内也有采用“时分扫描电路”描述的。实际上,时分的脉冲可以归类于编码脉冲的特例。由此,笔者认为“编码调制”是更为严谨的“上位”表达。

      2、发射强度的自适应调节。最大发射强度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但可以根据环境对射束强度的衰减程度,自动调节发射强度,使发射能量维持在实际使用距离的2倍之内。由此既确保产品具有抗御恶劣气候条件引起衰减的能力,又大大降低环境同类信号干扰的强度和机会。

      3、调制频率的自适应变换。在探测到有另一个相同调制频率信号存在时,自动变换到新的调制频点工作,更进一步降低环境中同类信号干扰的机会。

      4、新型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最短触发响应时间已经达到20ms,可确保当入侵者以10m/s的速度奔跑通过探测界面时,可靠触发报警。

      行业规范缺失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列入国家强制性认证目录的产品,目前有多家厂商生产的编码调制型红外对射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证书名录有红外线幕栏、红外护栏、红外光栅等),但是证书有效覆盖的产品中,使用距离达到60米以上的仅有一家。

      现行国家标准GB10408.4—2000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有11年标龄了,由于市场应用的普及、应用环境的变化等多层面的原因,亟需修订或重新制定。市场上存在很多厂商采用虚标产品使用距离;以少部分型号的产品取得认证,进而以获得认证为名,销售大部分没有获得认证型号的产品。业内厂商存在从外观到原理的不同层次的抄袭行为。由于相关管理法规和执法主体的缺失,以上违法现象得不到任何层面的处理。

      管理法规和执法主体缺失,技术法规产品标准严重滞后;市场及行业管理不到位;企业经营中恶性价格战、违反强制性认证法规、产品抄袭;工程设计方、产品使用方对于产品评价规则,特别是法律评价要素/应用评价要素不明确等;导致对技术创新的阻滞并使应用和普及也严重受阻。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