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花生深加工企业入股打包机械 江苏泗阳富民道路宽

来源:互联网

点击:1735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花生 打包机械 江苏泗阳

    洪泽湖北岸,风光旖旎。
     
      伸入湖中的陆地,江苏泗阳人管它们叫“嘴子”,这是鱼虾生长的好地方。然而,世世代代捕鱼捕虾,并未让这里的人富起来。
     
      根据江苏的贫困标准,泗阳县共有贫困人口12.12万人。“十三五”期间,这些人口要全部完成脱贫任务。
     
      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绿水青山,泗阳在富民路上依靠“生态+”“互联网+”“股份+”等形式,把百姓留在家门口,走出了一条记得住乡愁的田园乡村振兴之路。
     
      水质提升,养青虾年入两百万
     
      “洪泽湖的水好着哩!虾子生病也很少。”金柱拎了拎虾笼,青虾顿时猛烈地跳起来,“以前在湖上捞虾,一年也就收入1万元多点。现在搞养殖,一年纯收入200万元吧。”再过一个多月,虾子又该丰收了。金柱500亩的水塘,离洪泽湖仅几百米之遥。这里本是一片洼地,湖水涨上来的时候就会全部淹没。
     
      2012年,洪泽湖开始“退圩还湖”,一个个像水上稻田一样的围网被拆除。金柱家的围网被清理后,就按照生态发展的要求,将阵地转到岸上:他跟村民租了地,把地填高,引洪泽湖的水入塘,养虾、养鱼、养螃蟹。
     
      泗阳有着“洪泽湖青虾之乡”的美誉。2015年,农业部批准在泗阳洪泽湖水域设立“国家级洪泽湖青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招牌,金柱的青虾不愁卖。平时,他家有8个工人,丰收季的时候要请30多个工人才能忙得过来。每年,县里还组织像金柱一样的养殖大户进行好几回技术培训。
     
      “青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水质如果稍不达标,就可能会暴死。虾子好卖,还是因为现在咱们洪泽湖的水质好。”养殖大户刘庆江不仅自己干,还带领300户社员搞起了合作社,统一购苗、销售、分红,带动村民一起致富,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
     
      看到生态旅游的契机,刘庆江还张罗起了亲子农场。“小朋友可以来这里钓钓虾,现在农场的风格就是三四十年前的农村样。”在空旷的工地上,满脚是泥的他畅想着农场的未来。地上晾晒的稻子,哔哔作响。
     
      绿水富了泗阳人的口袋,这离不开洪泽湖的综合整治。泗阳在洪泽湖周边划定生态涵养区,361条河道设立了河长,19个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形成了“组收集、村集中、镇运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结合生态扶贫,推进成子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建成了成子湖旅游公路、成子河航道,设计了玫瑰花海、欢乐水立方、花海漂流、观湖望海等旅游景点,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电商助力,小花生登上大平台
     
      下午4点多,苏花食品的一家商店里,店员们正忙着打包裹、发快递。
     
      这家店是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泗阳馆”的运营主体。后台数据显示,最近一个月,线上销售了2000多件产品。主打产品是来自该县八集乡的小花生休闲食品。
     
      2015年,苏宁帮助当地建了农村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其中涵盖电商培训示范基地、苏宁易购服务站及“泗阳馆”实体专区,打造了集展示、体验、销售、旅游、参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农特产品集中服务区。苏宁云商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介绍,苏宁易购和众筹平台等建立了全链条、精准化帮扶机制,在产品生产、品牌打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对“泗阳馆”进行了打造。
     
      销路宽了,八集乡的农民也更有积极性了。骆正宝是这里的种植大户,人称“花生书记”。他建了个微信群供村民交流种花生的困惑。对花生影响最大的是地下害虫。年初,骆正宝请了农业专家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新品种种植等进行指导,这些都通过微信群分享给村民进行学习交流。骆正宝还别出心裁,根据花生的生产周期,尝试“花生+雪菜”的种植模式:春秋两季雪菜,加上一季花生,亩均纯收入不下6000元。
     
      一些不愿意自己种植的村民,也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参股享受分红。据测算,每亩地的收益比单纯的流转每年多出10%。在八集,一个2200亩的全程机械化花生种植基地已经建成。江苏省农科院还专门派了专家,为该种植基地量身打造花生品种,让花生的品质更胜一筹。
     
      种植之外,村里还引入企业对花生深加工,开发出了炒花生、风味花生、花生酱等产品。八集小花生,也从泗阳走向了全国。
     
      股份在手,家门口也有致富路
     
      颜勒村欧润包装加工点,每天都会有30多个村民来这里上班,吴秀霞就是其中一个。
     
      吴秀霞的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家里比较困难。两个孩子还在读书,村里建的这个加工点,解决了她不能离家打工的问题,让她每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家门口就业点,让村里面像吴秀霞一样的留守妇女有事可做、有钱可赚。
     
      2014年,高渡镇将当年的扶贫菜单与产业需求相结合,率先在全县创新实施“机械入股”扶贫。所谓“机械入股”,即在自愿原则之下,扶贫户可将当年享受到的省级扶贫资金入股,集中用于购买机械设备;所购设备投入到各个家门口就业点,企业按年交付设备租金,由镇政府统一管理,年底将收取到的租金按照不低于入股金额10%的比例进行分红。当年,共有501户农户自愿参加机械入股。目前,高渡镇购买了缝纫机、打包机等设备,安装到村里的就业点。
     
      “机械入股”扶贫,带来的是“村、企、民”三方共赢。目前,在家门口就业点上班的贫困群众超过600名,每月可直接增加1500元以上的工资收入,村集体每年可以获得2万元至3万元的厂房及设备租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入股的方式,不只限于投资设备。高渡村村民刘昌柱,拿自家的田地入了合作社,一下子能拿到几份钱。“流转钱、打工钱、枣树钱和分红钱,加起来一年足有六七万。”作为低收入户的刘昌柱,以前没少为致富着急。去年6月,他把自家的4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合作社分给他10亩冬枣,并承诺3年后,低收入户与合作社按比例分红净利润。
     
      分到了果树的刘昌柱,还在地里套种了萝卜、辣椒等作物。合作社提供技术、肥料、技术培训、销售等一条龙服务,收入全部归低收入户。对于没有能力投入的,合作社还帮助垫付资金和销售。在合作社参加施肥、培土、剪枝等农事活动,每天还能拿到100元的劳务费。
     
      “要始终把提高居民收入作为富民工作的重中之重,想方设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介绍,目前全县正全面致力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奋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动共赢的特色新路。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