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从18号厂房到智慧工厂

来源:互联网

点击:5215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智能化车间 智能工厂 工业自动化

    智能工厂作为工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已经引发行业的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智能工厂?智能工厂的核心架构是怎样的?能为企业的转型提供哪些支撑?这都是企业比较关心的话题。

    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三一重工总装车间。2008年开始筹建,2012年全面投产,总面积约十万平方米。从2012年开始,以三一18号厂房为应用基础,由三一重工、湖大海捷、华工制造、华中科大等单位联合申报的“工程机械产品加工数字化车间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示范项目”。

    据三一有关负责人透露,三一泵送18号厂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厂房规划全面应用数字化工厂仿真技术进行方案设计与验证,大大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及布局的合理性。其总装区率先将数字化管理理念融入到总装流程的各个部分,包括设计新颖的数字化厂房设施与生产线规划、柔性化的数字化生产、有序高效的数字化物流及更为可靠的数字化质量保障等等。

    三一利用18号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引进或者自研了一大批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例如自主研发的先进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该系统与车间的柔性化混流生产模式相结合,让厂房在与全球同行业的竞争中具备突出优势:

    一是订单生产周期缩短:面对小批量、个性化、订制化的订单,18号厂房的智能制造系统充分发挥了柔性、快速的生产特点,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大大缩短了订制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周期,加快了订单的完成。

    二是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诉求:由于采用了智能化的柔性制造生产系统,三一能够根据客户提多的诸多个性化诉求(如颜色、吨位等)制定不同的生产解决方案,从而能够迅速地根据客户提出的种种要求生产出与客户需求度最契合的产品。

    三是成本优势:通过采用柔性制造生产系统,减少了订单获取后需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的风险,在与国内外同行业厂商竞争中,产品技术方面没有较大差别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良好的成本风险控制,赢得优势。

    为什么要建设这样的智能车间,它对公司转型升级具有怎样的创新引领作用?在实体经济低迷尤其是制造业普遍陷入困难的周期中,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具有怎样的意义?

    三一认为,工程机械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装备,在装备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实现车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但是传统的工程机械制造车间普遍比较老旧落后,很难通过直接的工厂改造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

    基于此,三一联手国内先进设备制造商、系统应用集成商和生产使用单位,借助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打造出一个先进的智能化加工车间。智能车间有利于将传统制造业从人工作业、机械作业、单点的自动化向集成的自动化、数控化、智能化设备作业转变,对于制造企业提升制造水平、加快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一表示,在实体经济低迷尤其是制造业普遍陷入困难的周期中,大力开展对于数字化车间技术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有利于推动实现各种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并可望有效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的提升。

    三一利用18号厂房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先进设备的提供商和集成商,不仅实现了三一集团智能化转型升级,更带动了整个配套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为大型装备制造企业树立了标杆,为整个行业的转型起到应用示范作用。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