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视频 AI为安防带来的商业价值

来源:安防知识网

点击:1462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AI 智能安防 智能家居

    “从2017年3月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人工智能(AI)驱动的经济数字化转型阶段。行业应重点考虑与数字化对接;学界和业界应通力合作,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普通大众也应加强自己的‘数字化素养’。”清华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煜波教授,近日在该中心与百度公司联合发布《人工智能驱动的中国经济数字化转型——中国人工智能社会认知与应用需求研究报告》的发布会上这样说。

    谷歌云首席科学家李飞飞曾在自己的2017年总结中表示:“在这个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AI 对所有企业和产业来说都是一股变革性的力量。”在过去的2017年,人工智能在全球掀起热潮,考恩集团研究报告全球有81%的IT领导人正在投资或计划投资人工智能,目前共有2200余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其中超一半是在过去两年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备受资本和市场青睐的程度不言而喻。而AI的出现,为整个安防界带来继网络化、高清化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智能化安防到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赋能视频,AI为安防带来了全新的商业价值。

    火力全开 AI商用价值获国家政策支持

    在全行业AI+的当下,AI的商业价值不断获得肯定,其将产生的市场蓝海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内的投资热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支出将达到2758亿元人民币。中国政府、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资,将促使中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支出将达到325亿,占全球整体支出的约12%。

    为了把握住人工智能时代发展信息流这一竞争新优势,“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上的倾斜全面开启。2017年国务院先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及《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不仅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更是进一步落实到重点培育和发展的行业,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产业落地和商业价值变现。

    AI+安防行业应用由浅入深

    云从科技安防事业部总经理蒋俊表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带动下,安防正在向城市化、综合化、主动安防方向发展,智能安防已经成为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计算机视觉已经广泛应用于飞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合,在大规模视频监控系统中可实现实时抓拍人脸、布控报警、属性识别、统计分析、重点人员轨迹还原等功能,并做出及时有效的智能预警。且对于抓获有作案前科惯犯帮助很大,目前多应用于公安事前、事中、事后敏感人员布控、失踪人员查找等。”

    AI在具体行业中的应用,安防领域凭借行业技术积累和应用深入的优势发展程度走在前列,尤其是在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安行业的应用已经经验丰富,各地公安也相继引入AI识别工具,进一步证明了AI的应用价值,大量安防企业和新成立AI企业开始跟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大量推向市场。

    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曾经是安防发展的三大主要趋势,这其中,网络IP化和高清、超高清相继实现,智能安防喊了很多年了,正在经历着由被动智能向主动安防的时期演进,向前发展的空间依然非常具体。早在十余年前,智能即与视频监控技术密切结合,安防龙头企业很早便能够进行简单的车牌识别,直到2012年随着一批在识别算法上占优势的CV企业的进驻,由简单的数据结构化分析到深度学习的融入,安防+AI变得更加立体和丰富。

    从数据分析到多维数据融合分析,从指纹识别到全套生物识别,从车牌、人物识别到行为分析,从前端智能化、后端智能化之争到前后端智能一体化。再看2017深圳安博会的火热现场,AI技术已经融入到前后端,形成“无AI,不安防”的发展现状,全行业智能化的趋势已然形成。

    AI商业化落地获资本追捧 CV公司成安防行业新贵

    近几年,为安防行业涌进来很多“不速之客”, 以人脸识别技术、视频结构化分析为主打的CV公司落地安防行业,出现了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格林深瞳等公司,这些企业“来势汹汹”,迅速占领了AI+安防的高地,成为安防行业的新贵,成为资本的青睐者。

    2017年是CV公司融资热门年,一笔笔巨额的投资不断刷新业内的投资高度。据统计半年时间,AI累计融资过60亿人民币,尤其10月,旷视科技公布了4.6亿美元C轮融资,在AI行业刷新了商汤科技在2个月前创下的4.1亿美元B轮融资记录。继旷视科技之后,云从科技完成B轮5亿元人民币融资,阿里巴巴向商汤科技投资15亿元……

    CV公司的强势进入,安防整体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年轻有技术的CV公司以技术间接或直接切入安防视频方案处理领域,或与产业链的原有玩家合作提供技术支持,给传统的安防厂商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面对AI带来的产业变革,传统厂商不断突破跨界,与非安防界进行合作,跨界合作或者独立门户对AI进行研究。

    这样的产业变化正如云从科技蒋俊所言,“如今,安防行业向人工智能技术靠拢的趋势,已经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算法到机具等各类视频相关的厂商正在寻找并借助人工智能新技术重构用户体验和产品服务,进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及创新。传统厂商与安防新贵的直面相对,已经开始,虽然算法及芯片在最终都会趋于同质化,但是从理念的提出到产品的落地的迅速,以及对行业和市场的理解程度的精准,新贵们的表现难免让人感受到压力。

    正是安防新贵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在更多的场合中,双方仍然站在竞争者的立场,因此双方的合作还不多。而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北方区方案技术总监陈补石认为则认为双方的优势互补将带来很多的合作机会,“因为CV公司和传统安防企业本身存在互补性,CV公司有新技术和算法优势,传统安防企业有很成熟硬件产品。革命是要推倒过去,而人工智能只是在原有安防技术上的融合升级,CV公司和传统企业竞合可以打造更具创新活力的安防生态。”

    作为传统的安防企业,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产品开发部总监刘强则表示, “对于‘非关键性’应用市场,AI永远是‘一种’改进手段,但安防企业有自身优势,AI是安防应用的一种趋势,将来的安防行业一定需要‘+AI’。因此 AI创业公司如果能够与传统安防厂家形成生态合作,那么在这场智能竞争中便能占据更多的先机。”

    AI为监控开发新的商业价值

    据最新的IHS视频监控白皮书中指出,2018视频监控主要趋势之一是人工智能,在芯片供应商、软件初创企业及主要的视频监控厂商的研发投入推动下,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可以落地的产品及技术,其相比传统方案更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及更贴近场景应用的优势。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提升,以及场景化数据对于实现“AI+”行业应用的必要性增加,获得技术赋能的摄像头,角色从单一的视频监控,延伸到支付、监测、识别、搜索等,成为各行各业的通用。AI为监控开发的新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场景和服务的延伸、多源数据的感知和整合以及未来多样化的“安防+”。

    云天励飞陈补石认为,“人工智能对于安防监控业务带来的商业价值包含产品业务场景的延伸和服务升级:首先业务场景的延伸,如摄像机产品不再只是一个视觉传感器,而是一个视觉智能处理器、可以从监控延伸到布控预警、认证鉴权、消费引导等诸多领域。另外一个就是服务升级,过去监控是一种被动式的服务,现在通过对目标、行为的分析,结合大数据可以做到事件的主动精确预测,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可以说人工智能的价值既包含了商业价值同时兼具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云从科技蒋俊则表示,以视频智能大数据为核心,可全面实现多源数据的感知和整合,微信数据、淘宝数据、高德地图数据、百度数据、政务数据、公安数据都可以和视频智能大数据进行碰撞,可以激发更多的实战应用(比如城市大脑),引起整个行业和社会的变革,这也是可预期的一种趋势。”

    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数据产品开发部总监刘强相信在未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安防行业+IoT”、“安防行业+BigData”、“安防行业+BlockChain”的应用方案。因此,对安防企业而言,只有深刻理解行业的需求与AI的结合点,才会走的更加远,视频的商用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

    AI带来全新场景化体验 C端市场厚积薄发

    目前阶段,人工智能还不是一个完全通用化的产品,更加适合做专业级市场。但随着场景与服务的延伸和升级,使得原本难以切入风口的C端市场也将带来新的发展生机。尤其2017年随着AI的相关产品不断向C端用户靠近,刷脸开门、刷脸支付、刷脸坐火车坐飞机、AI翻译、无人店、智能语音音箱……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AI的落地已经真正的切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了,C端市场将迎来巨大的爆发。

    云天励飞陈补石认为,“C端的民用监控本身是智能家居的一个子模块,人工智能推动智能家居发展可能会迎来C端民用监控的一个爆发点。目前C端的市场的监控业务现在还在培育期,这种市场存在一些特殊性,比如隐私保护问题,过去G端市场的厂家来做这个市场没有这方面的敏感性,还有些公司直接把互联网模式移植到过来,导致出现很多弊端,乃至越来越多关于隐私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智能化的到来,可以是解决隐私保护的一个不错解决方案,以后视频流都在本地处理,不用到云端,这样也可以让告警消息更准确。AI将为C端民用监控市场带来质的飞跃。

    中兴力维刘强则表示在C端市场中,未来一定是由“物联网+云技+区块链+AI”等技术相互融合,才能让智能技术真正落地。因此“AI”是否为行业“关键性”应用,是决定“AI+”与“+AI”的重要因素。如在无人驾驶市场,AI作为关键性技术,其颠覆作用将远远超过安防。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