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兴起则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开启了一扇大窗。各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受利蓬勃发展,并衍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个人局域网(PersonalAreaNetwork,PAN)。现有办公环境中已经存在了本地或者局域网络,以及用于连接外部世界的广域或者全球网络——因此,建立起一张个人可以携带的近距离网络并不荒诞。
实际上,由于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个人无线接入点设备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也能够说明随着3G或者4G移动通信回程链路的普及以及利用单台无线集线器连接多台设备带来的宝贵机遇,这让该设备已经变成了一种不仅非常简单而且效果十分突出的实用选择。
但从理论上看,由于移动电话可以支持无线网络,因此用来建立个人热点属于一种十分常规的做法;不过,这一设想在用户看到移动运营商为个人热点制定出的高昂收费标准后就会马上打消起来,移动运营商似乎非常厌烦多台设备共享同一移动通信连接的做法;即便这些设备都属于同一用户,但只要不能直接收费,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就不会有所改变。
国内外现状:四大技术仍在争锋
纵观国内外个人局域网的研究现状,其实现技术主要有四种:蓝牙、IrDA、802.11与Home RF。
蓝牙跳频快、功耗低、灵活性强,且易于穿透障碍物,实现全方位的数据传输,因而在移动设备互联方面更具优势,尤其适合那种活动范围比较广、要求能和多种设备迅速互联,如,笔记本电脑、数字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等。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点通信的技术,具有移动通信设备所必需的体积小、功率低等特点,传输速率位于四者之首,可达16Mb/s。由于采取点对点连接,因此受到干扰较少,对于要求传输速率高、使用次数少、移动范围小、价格比较低的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数码像机等,IrDA技术是首选。
但需要注意的是,IrDA技术是一项视距技术,中间不能有障碍物,其次,IrDA设备中的核心部件-红外线LED不是一种十分耐用的器件,对于不经常使用的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虽然游刃有余,但如果经常用装配IrDA端口的手机上网,可能很快就不堪重负了。
IEEE802.11传输距离长,速度快,适用于公司企业中距离较大的无线网络。IEEE802.11工作在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MAC层,其MAC层利用载波监听多重访问/冲突避免协议;而在物理层,IEEE802.11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物理介质:红外线、跳频扩频方式(FH)以及直扩方式(DS)。IEEE802.11支持1-11Mb/s的数据速率,但由于它的成本较高且功耗较大,因此很少用于个人局域网的实现中。
Home RF是专为家庭用户设计的,因为这种环境的活动半径大于蓝牙技术规定的活动范围,而又小于IEEE802.11的半径。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