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软件承担重要使命 也面临前所未有机遇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点击:141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 工业4.0,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

       自2012年以来,国内外兴起了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热烈讨论。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社会各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虽然大家对此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也存在广泛共识,那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给包括工业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变革带来巨大的机遇。

                         我国工业软件承担重要使命 也面临前所未有机遇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这些年的经验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抓手,是要在工业软件的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这离不开持续的投入和创新。用什么样的信息化技术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有效的,如何能实现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深度应用和融合,这是关键问题。伴随着两化深度融合的推进,我国的工业软件产业也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政府积极营造优良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成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并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提出“自主可控”的基本要求。具体到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当中,我国对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工信部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要求在信息技术产品配套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方面,实现安全可控,在重点关键领域实现全面自主配套。

      在政策指引方面,工信部制定并实施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提出了中长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

      在资金支持方面,工信部改进了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改造专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手段都向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倾斜。为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支持力度,还正在争取新的增量资金,强化对信息技术重点领域的支持。

      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工信部在2013年取消和下放17项行政审批事项,到2014年年底,行政审批事项将削减三分之一。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充分肯定并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求行业协会做好行业自律、企业服务、市场拓展等方面工作,同时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承担起行业信息化组织推广的责任。

      在标准体系方面,工信部要求在加快建立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同时,要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监管、工业软件、工业控制、机器到机器通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工作,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抓好标准的评估、试点、宣贯和推广应用。

      在监管服务和安全保障方面,工信部要求拓展监管领域,创新监管手段,加大对电信市场、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认证服务等领域的市场监管,规范企业市场竞争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维护广大用户合法权益。加强对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检查,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强化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安全监测与认证。

      行业迎来积极的市场氛围

      本地化创新和优质服务逐渐成为新的市场法则。过去的两年,我们看到管理软件(包括ERP、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研发类的工业软件(包括CAD、CAE、PDM等)都经历着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启动了从“重推广”到“重服务”的转型,这个过程一定不舒服。但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却可能是好事。用户市场趋于理性和务实,要求厂商更加注重技术的价值体现,强调贴合实际需求的应用创新和服务。市场以应用为牵引,用竞争激励创新,形成趋于健康、可持续的良性产业发展氛围。顺应市场的要求,工信部也鼓励有条件的大企业将IT部门剥离独立发展,为行业信息化提供更多专业的共性解决方案。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更丰富的交付、应用和维护方式,有效降低了用户的应用门槛和实施难度。新技术还可能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定价策略和服务模式,拉近了厂商与用户的距离,改善了用户的应用体验和满意度,使得产品和技术服务的价值进一步得以凸显。随着成功的应用示范越来越多,一些观望中的中小企业的需求可能得以释放,形成新的蓝海。工信部已经顺应产业、技术发展的要求,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利用平台资源和云服务模式面向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第三方信息化咨询企业发展。

      大型国有企业从管理体系建设的高度推动两化融合,主体用户的素质和理念有望系统性改善。工信部特别强调,两化深度融合重心是企业的发展战略调整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必须以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切实推动两化融合。针对大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流程管理缺位等问题,工信部提出了借鉴ISO9000、ISO14000的做法,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提升企业信息化全面管理水平。与之配合,工信部将面向“一把手”开展两化融合培训,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完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实施,在标准化工作中更多发挥作用,探索多样化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等。这是一种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手段,意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在这样的号召之下,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工业软件市场的主体用户群,对工业软件的认识和理解将会通过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的系统性梳理,有一个显著的提升。这种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为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提速奠定了用户基础。

      多方力量的积极推动,加快了对用户的教育和应用能力的提升。用户只有积极性还不够,其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还需依靠多方力量的合力推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产业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对工业软件的巨大需求逐步释放,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在我国的市场推广和技术服务的投入力度。很多贴近行业、接近企业的协会组织也更加积极地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的行业应用示范和相关培训工作。这些围绕用户教育展开的资源投入,有效地促进了市场的培育,提升了用户的应用能力。

      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和需求

      结合两化深度融合要求和传统产业发展需求,工业软件企业的发展可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决策,需要软件和控制技术支撑。在两化融合技术标准规范方面,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监测监管、工业软件、工业控制、机器到机器通信、信息系统集成等重点工作,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评估、试点、宣贯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希望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二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重点领域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智能化,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集成应用,将是发展的重点。工信部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要求,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要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得到快速应用,重点行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70%。这将带来对工控自动化解决方案和管理软件的应用需求。三是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工信部在《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中已提出,要深化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驱动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这为面向工业应用的整体软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市场动力。四是在加强重点领域智能监测监管方面,对食品、医药要建立可追溯的安全质量信息体系;对民爆、化学品等高危行业要建立智能检测,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在重点用能企业推广数字化能源解决方案,实现节能减排达标。这些方面的需求可能集中在工控自动化系统、管理软件、流程控制软件等领域。

      在“四化同步”、两化深度融合,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今日,工业软件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工业软件前景展望

      1.产业规模展望

      2015年,企业级软件市场将稳步增长至3350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5.5%,低于2014年5.8%的增长率,主要受全球经济发展持续低迷的拖累。

     2.产业结构展望

    ERP和CRM在总产业市场中的占比仍会进一步提升,主要的增长更多来自于移动端,并将进一步带动其他企业移动应用快速增长,比如移动协作工具、移动安全应用等。

     3.市场发展展望

      混合云将是主流的云服务载体,企业软件订阅收费模式将会更加流行。企业从成本开销和技术快速发展前提下资本保值的需求出发,加速把应用和数据以混合模式向云端迁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也有更加激进的预测认为,混合云只是过渡形态,公有云最终会在未来成为唯一的云计算形态。


    (审核编辑: 智慧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