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打造触控新体验
显示不仅仅是液晶面板那么简单,如今衡量显示效果的维度很多,不仅仅是色彩以及分辨率那么的单一,触控的效果,保护玻璃的材质等显示周边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显示的整体体验,对于用户来说,这些技术的应用,对于用户的影响或许更加的深远,因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液晶面板周边技术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看看石墨烯,这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坚硬的纳米材料,比钻石还硬,其透光率非常的好,只吸收2.3%的光,其电子的速度也是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超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速度,其电阻也非常的小,加上结构稳定等优势,目前在触控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的不错。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纳米材料
早在2012年,采用石墨烯电容屏的手机就开始出现了,这意味着石墨烯的应用已经从实验室走向了应用。这种材料是2004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石墨薄片中剥离出来的。很多科技巨头都是在研究石墨烯的生产,比如三星、诺基亚以及IBM等。
目前的触控常用材料是氧化铝铟锡,石墨烯在机械强度和柔韧度方面的表现,都要强于这种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成大面积的、连续、透明和高导电率的石墨烯薄膜。这种薄膜的能量转率大约是铝氧化铟锡的二分之一。使用石墨烯才制作触控面板,不仅可以让触控层的柔韧度更好,也可以提升触控的手感,相信未来的触控世界,是石墨烯的世界,目前已经有可穿戴设备开始考虑采用石墨烯触控层了。
量子点让色彩更优质
量子点也是一种纳米材料,由数十个原子所构成的纳米材料,其三个维度的尺寸都在100纳米以内,不同材料组成大小的量子点,放光波长不同。既可由一种半导体材料组成。也可以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半导体材料组成。
不同材料组成大小的量子点放光波长不同
自1990年代问世以来,这类材料曾被用在发光二极体或单色光源装置上,取代传统的萤光粉,不过由于成本过高的原因,最终还是荧光粉LED占据的主流。但是荧光粉的色域效果不好,因此在液晶面板其它指标都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的时候,量子点技术又则是又被重视了起来。
QLED面板结构图
量子点本身具有发光特性,量子点薄膜(QDEF)中的量子点在蓝色LED背光的照射下将生成红光(R)和绿光(G),并同部分透过薄膜的蓝光(B)一起混合得到白光,其可以对蓝色LED发出的光波长进行转换,从而获得满意的光色。其特点是通过量子点的粒子(晶体)大小来控制发光颜色,从而提升色彩的纯度。
蓝宝石让屏幕更耐划
现在手机的保护玻璃,绝大多数都采用康宁公司的产品,其是经过强化的玻璃产品,虽然硬度不错,但是和蓝宝石玻璃还是有差距。蓝宝石玻璃的硬度非常的高,类似钢玉成分,硬度为9,可以通过添加各种化学元素,生成不同的颜色,我们日常最常见的是经过提纯后的无色透明状。因此可以应用在手机之上。
蓝宝石玻璃多用于腕表
之前蓝宝石玻璃主要应用在高端腕表和一部分高端手机之上,数量非常的少。苹果为了提升iPhone的吸引力,才开始将这种材质再一次引入大众的视野。其和GT Advanced Technologies进行深度的合作,准备在iPhone6上使用,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大屏蓝宝石玻璃的应用成本太高,最终导致了计划的流产。
新的iPhone没有使用蓝宝石玻璃
在iPhone6的两个新机推出后,没有蓝宝石的确让一小部分用户感到失望,其实蓝宝石玻璃并不能提升显示效果,只是使得屏幕更加的耐划而已,不过其仍旧是显示行业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提升了用户的整体体验,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中,蓝宝石玻璃还是会继续出现的。
全文总结:
石墨烯、量子点和蓝宝石,从触控到保护玻璃,液晶屏幕的周边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的。这三种技术是2014年显示行业的最新方向,相信到了2015年会继续的发扬光大,成为日后显示行业的新潮流。尤其量子点的发展,将是最迅速的,其成本比目前成熟背光系统的贵30%,这个程度对于高端用户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石墨烯、量子点和蓝宝石,从触控到保护玻璃,液晶屏幕的周边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的。这三种技术是2014年显示行业的最新方向。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