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技术:机器人维修或成高潜职业

来源:网络

点击:72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 机器人,维修

      23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省机械行业协会等举办了“工业机器人与机械手应用与维护”技术研讨会。会上,有专家提出,去年,我国采购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在制造领域,机器人大量替代工人,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制造工人怎么办?

      去年采购3.7万台工业机器人

      研讨会上,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李锻能教授介绍,去年中国共采购了3.7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2.7万台为外资企业生产,9000台为国产。采购总量已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占世界销售总量的1/5;国产机器人销售量是2012年的3倍,所以,去年被誉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元年。

      在佛山专门生产机器人的秦磊博士后,其所在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他说,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自动化程度整体偏低,粉尘多、噪音大、污染严重,对工人身心健康损害大,一些人因此患上尘肺病。在陶瓷、五金、洁具、不锈钢、注塑、压铸等方面,使用机器人有助于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升产品的精确度,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使用机器人有财政补贴

      有企业老总告诉记者,现在看来,在工厂很多环节,有机器人的确能减少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一次投入后,除了每年例行维修,它可以24小时全天候工作,没有病痛困扰,而使用工人无法做到这一点,“现在稍微上规模、竞争激烈的工厂,都在大批量使用机器人,改进生产环节。”

      记者了解到,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东莞等地已经出台政策,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企业使用机器人。而一些工作辛苦的工种,难以招到年轻人,工厂也必须多使用机器人。

      8万台机器人可替代50万工人

      不过,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校长丁争鸣有疑问:工厂大量使用机器人,制造工人怎么办?以后还要不要那么多“产业工人”?

      “的确有这种担心。”秦磊表示,企业使用机器人大幅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但工厂工人的确也会大批量减少。不过,现在机器人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在改善工作环境,对工人的身心健康是有好处的。他认为,全国目前从事抛光打磨、压铸件去毛刺工作有50万人以上,可用8万-12万台机器人替代。原有的一些工人,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留在公司做机器人的控制与技术维护,其他人都将转行。

      有专家说,要提高产生效率,制造业大面积使用机器人不可避免。工人应该适应这种用工形式的转变,多学一点技术,“有技术、有本领,才有未来。”一些专家说,机器人保养、维修就是一个潜力很大的职业,值得深研。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