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电芯寿命变短?
目前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设备成为用户们的最爱,大家在享受高品质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在为续航问题苦恼,很多人为自己的爱机专门配备了移动电源,以便平时在出行时也可以随时为设备补充电量,移动电源受到广大数码设备用户们的青睐。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移动电源使用的大多是锂电芯,由于本身化学特性,其容量也会随着不断地使用而出现缓慢下降,除了电芯材质的影响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移动电源电芯的使用寿命呢?
从外观上看,普通的锂离子电芯(18650电芯)与5号电池很相像,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5号电池属于镍氢电池。很多用户可能是出于不了解的原因,所以在使用移动电源的时候也会照搬5号电池的一些充放电方法,比如首次充电必须要充满XX小时、电量完全放光再充才不损害容量等,殊不知它恰恰才是导致移动电源电芯“英年早逝”的真正凶手。
高低温杀伤力强大
可能很多用户都留意过,平时在使用移动电源为数码设备充电的时候,移动电源和被充电设备机身都会出现发热现象,这类发热属于使用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假如出现烫手现象,那么大家就小心了,这证明这个移动电源要么本身的散热性太差,要么就是内部电路出现故障,有可能会引发燃烧等危险。
移动电源在充放电过程中机身过烫
移动电源都是通过锂离子电芯或者聚合物电芯来储存电量,如果它们长时间处于过高、过低温度环境中,都可能会对电芯造成永久性损害,进而导致电芯容量变低或者报废,所以大家平时在使用移动电源时应该注意一下机身温度。
说明书上标注产品适用温度范围
我们在移动电源的测试中就有关于充放电温度的项目,一般规定移动电源在充放电过程中自身温度应60℃,若机身温度过高那么就会对内部元件或者电芯造成损害。在大多数移动电源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中也都会标明产品的最佳使用温度范围,指导用户们的日常使用。
锂电芯充电方法
很多用户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电池都适用同样的充电方法:每次都要等电量全部耗光再充电为其充电,防止容量变小。对于锂离子电芯来说,将其电量彻底放光就会导致其出现过放,当电芯电压低于2.4V时,内部的材料会出现碳化,这样更会加速电芯容量和使用寿命的衰减。
末期的放电电压低于3.0V
我们在测试移动电源放电性能的时候,有些产品的放电曲线的放电曲线呈斜坡状下降态势,当电压低至3.0V乃至更低才会关闭放电,而锂电芯本身就具有自放电的特性,放置的时间越久电压就会越低,如果电芯放电电压低于2.7V,就有可能导致电池报废。
锂离子电芯几乎没有记忆效应,所以平时大家不必将其充的过满,也不要将电彻底用光。大多数移动电源机身上都会配备LED电量指示灯或者液晶显示屏,所以用户们根据指示灯显示来进行充放电即可,不要长时间充电。如果长时间不使用,也要隔一段时间(3个月左右)就拿出来补充充电。
边充边用存在隐患
现在市面上有一些产品是自带AC插头的,它除了本身基本的充电功能之外,还可以客串手机适配器的功能,这类产品在作为适配器使用时,大多都是设定为优先为手机充电,当手机充满电后再给移动电源充电,用户们可以在晚上睡觉前将它插在排插上充电,早上起来移动电源和手机的电量都充满了。
大家都知道,移动电源在充放电时,由于内部升降压转换的缘故,机身才会发热,而边充边放时会进一步加剧温度散发,所以对于一些质量或散热较差的产品来说,长时间边充边放会导致元件快速老化,进而影响移动电源的整体使用寿命。
当大家用手机长时间玩游戏的时候,会发现手机机身温度会增高。当我们使用移动电源给手机充电的同时再使用手机上的游戏等功能,机身散热量增大,而电芯和电子元件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也会受到比较大的损害。
总结:很多消费者在购买移动电源的时候对产品质量和各方面性能比较挑剔,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就满不在乎,例如过充、过放、高低温等因素都会对电芯或者内部元件形成损坏,它们都是影响移动电源使用寿命的破坏因素,所以大家只有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方式才能让移动电源为日常使用带来可靠安全的充电服务。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