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汽车行业最火热的莫过于新能源汽车。俗话说,人红是非多,新能源汽车现在也站在刀口上。最近,有媒体披露,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骗补产业链,国家发放的300亿元补贴资金可能十几亿被骗补产业链套取。
部分车企骗取新能源汽车补贴(图片来源于网络)
1月23日,在2016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理事长陈清泰面对行业专家和车企高管指出,“目前电动汽车还是一个高度依赖政策的市场,它的不可持续性也越来越明显。”他还提出无论在市场推广还是扶持政策上,都应重新审视。说明在业内已经认识到新能源汽车发展严重依赖政策扶持和资金补给。
新能源汽车政策扶持下快速发展
据了解,2015年,新能源汽车生产约34万辆,销售约33万辆,同比增长3倍多。保有量在58万辆左右,比2014年增长近17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3.2万辆,比2014年增长超300%。这些数字验证了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可以说势头猛进,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里,存在骗补的重灾区。例如电动改装车、新能源大巴和微型电动车都是重要源头。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简陋的组装线生产电动车,获得补贴后拆下电池重复利用循环申请补贴,以大量未达标电动车,骗取新能源补贴,而这些骗补专用车仅仅用于骗补并未销售上道行驶。
新能源汽车
可见这些企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原本助推产业发展的资金,却被套去作个人利益。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的确需要政府部门的有力监管。骗补行为令大众恼怒的同时,相关部门亦及时采取行动。1月21日,工信部发布《四部门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启动调查。对2013以及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核查范围将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相关政策扶持功不可没,为何中国的制造商总是喜欢钻空子套利益,不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企业的通病,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大弊端。上回我们刚为制造业点赞,马上又出幺蛾子,实在令笔者捏一把汗。难道新能源汽车行业也要留下类似慈善部门挪用慈善捐款的污点,虽不能一概而论,然如今这场骗补风暴,着实给新能源汽车行业抹黑。
我们会这样想,既然补贴不能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大可减少,或者不必,这么做其实对其发展更加不利,就目前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来看,还很难制造出高质量电动汽车。其实,国家退坡政策早已实行,许多城市都补贴不起新能源汽车了,改变车企短期套利心态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加快减少补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来形容这些不良车企再合适不过,这也着实在考验相关决策者的能力,如何找到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与补贴退坡之间的平衡点,也是在考验相关车企的良知,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里,怎样长远的站住脚跟才是他们应该考虑的。目前,笔者刚获知消息,财政部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下调20%的补贴,2019年—2020年下降40%,2020年以后补贴政策退出,看来相关企业只能自求多福了。
(审核编辑: 智慧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