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制造 看看两会代表们怎么说?

来源:网络

点击:189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中国制造 品质革命 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中国制造是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的高频词,热度非凡。代表委员们的关注点是什么?思考建议是怎样的?

     

    宁高宁:“品质革命”是中国制造核心问题

     

    中国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中“品质革命”四个字指出了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当前,中国企业意识到创新与品质的重要性,但尚未将其提升到“革命”的高度。我国从“世界工厂”向制造强国迈进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国人海外抢购马桶盖等现象的出现,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品质和技术上还有差距。

     

    “如磨面的一些高端机器还要进口。在化工业,高性能材料等需要经历引进的过程。”宁高宁说,迈向高质量发展,要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技术侧、生产侧的创新,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谈及国企改革,他说,国企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国企的净资产回报率还不算高,创新和引领能力不够强,需要用更多智慧、更多政策安排和更大勇气来推进改革。一是股权改革。国有企业已在一般性的放权和激励方面进行了探索,目前需要更深入的就是股权改革。二是战略方向调整。老国企、老产业如何创新,如何进行新的战略引领,真正从追求数量转到追求质量,需要下真功夫,包括从内部管理决策系统到薪酬评价体系都要改革。

     

    张连起: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 振兴实体经济.

     

    全国政协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带来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提案。他表示,我国实体经济存在创新意愿不足、创新能力不高等挑战。应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

     

    张连起介绍,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投资预期不稳、创新意愿不足和创新能力不高等挑战,同时还面临着实体经济供求失衡、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等结构性制约因素。

     

    为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振兴实体经济,张连起提出八点建议:

     

    第一,着力保护产权,培育企业家精神,稳定企业家的市场信心和预期。要在全社会更好地培育和形成尊重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法律上充分肯定企业家的贡献,建立健全正面褒扬、超额激励成功企业家的长效机制。

     

    第二,深入推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在技术创新上,政府应加强激励性制度设计,建立更为严格的管制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转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

     

    第三,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要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在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引领带动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和结构优化;通过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双引擎”,推动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结构优化。

     

    第四,提高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积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行业垄断和行政壁垒,优化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从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供应链入手,通过与工业互动、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财税、金融和土地等政策体系,协调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共生关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

    第五,对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人才在振兴实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全方位构建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育体系,全领域进行人才供给改革。建立鼓励科研工作的长效机制,完善激励创造性劳动的制度。大幅度提高创造性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完善科研人员的薪酬制度。

    第六,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为实体经济振兴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应根据实体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环保政策的协调性,特别是增强积极财政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靶向性功能作用。

     

    第七,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实体经济“放水养鱼”政策措施精锐出战、精准施策。新一轮减税降费应重点推出简并增值税税率措施,将现有的17%、11%和6%三挡,缩减为14%和6%两档。推出企业工资和社保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累进增值税抵扣政策,推出科技创业中小企业研发人员工资增值部分增值税抵扣政策。

     

    第八,继续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简化民间投资上报流程和手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特别要改善民营企业家的向好预期,给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加快甄别纠正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树立纠正“侵犯企业产权错案冤案”的标志性案例,重塑企业家精神和民间投资信心。

     

    张天任:以数字化变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天能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天任通过深入调查认为,当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时代孕育制造业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全球制造业迎来了数字化变革转型的新时代。我国制造业丧失了成本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经过40年发展,规模体量之大已领先世界,党和国家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效提升了我国制造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益。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出台了《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重要文件,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转型指明了方向。据估算,通过数字化工厂规划,可以减少产品上市时间至少30%,降低制造成本13%,以及生产效率、交付能力及营运利润率等指标也均远远高于传统制造企业。

     

    据此,张天任建议,加快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推动传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增长从“低起点高速追赶”走向“高水平稳健超越”、供给结构从“中低端增量扩能”走向“中高端供给优化”、动力引擎从“密集的要素投入”走向“持续的创新驱动”、技术产业从“模仿式跟跑并跑”走向“自主型并跑领跑”,促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开启民族工业新时代。

     

    张天任具体建议如下:

    1、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议大力推进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落地,加快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重点鼓励和支持行业工程数据中心建设,促进开放共享;国家牵头组织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不断提高标准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鼓励和支持有较强技术和市场实力的龙头企业建设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重点扶持数字化变革示范企业。建议国家出台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数字化变革转型成功的企业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抓紧制定出台智能制造工程项目的示范条件,便于更好地选出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突出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的龙头企业作为试点,及时总结,形成经验和模式,并在全国推广,真正起到示范引领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效。

    3、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议创新网络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风险评估、信任体系、安全监控、应急响应和处置、灾难恢复等体系制度,重点在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提升工程中打造系列重点工程、专项工程和行业子项工程,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变革转型无后顾之忧。

     

    胡明春:建议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密切协作,集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快落实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


    3月4日,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胡明春。作为一名一直从事国防军工科研工作的工程师,他用自己二十多年的青春书写了对国防科研事业的忠诚。今年两会,他带来了与“如何提升国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有关的建议。

     

    胡明春向代表团表示,这两年多,我国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实施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形成了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同时我国企业在智能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初步培育形成了一批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不过,在胡明春看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缺少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二是国内还没有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先进企业,自主可控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不足。三是我国制造业整体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部分企业尚未完成数字化制造转型,需要加大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构建行业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鼓励企业优先选用国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升我国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

     

    为此,胡明春建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首先要制定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议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密切协作,集合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快落实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其次要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级智能制造先进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集群,缩短我国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差距。

     

    “与此同时,还要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构建行业智能制造产业生态,鼓励企业优先选用国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胡明春认为,从国家层面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和服务链开展针对性的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实现研发设计、生产能力等制造资源共享,并支持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规划咨询、创新研发、人才培训,推动技术创新转移和商业化应用,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而鼓励企业优先选用国产方案,一方面可以促进国产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工业运行过程的安全可控。

     

    徐冠巨:“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国家命题,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须实现“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又需要“智能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对记者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智能制造的国家命题,他认为,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须实现“智能制造”,而“智能制造”又需要“智能服务”。

     

    徐冠巨提到的“智能服务”,指的是供应链服务体系。徐冠巨说,目前中国已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其中的原因,除了技术水平外,从当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看,供应链服务体系是显著的一大短板。

     

    因此,他提出建议称,政府和企业要与“中国制造2025”同步,培育一批具有共享理念和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龙头企业。国家以及各地区、各行业,都要齐心协力支持平台型龙头企业组织和协同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企业高效协同、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为生产制造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系统化的生产服务解决方案。

     

    徐冠巨说,政府要鼓励发展基于供应链的“务”联网,引导和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将孤立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服务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互联互通、高效协同的生产服务网络,从而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高效率、系统化的服务和支撑。

     

    王立彤:建议工信部支持邯郸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邯郸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立彤则在议案中提出,建议工信部支持邯郸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

     

    王立彤提出这一议案的契机是在去年1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王立彤认为这一文件为更好地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带来了国家机遇。

     

    他在议案中写到,“邯郸市具备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并在议案中分析了邯郸独有的优势和竞争力: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二是智能装备产业取得突破;三是新材料产业发展强劲;四是军民融合产业特色;五是创新平台支撑有力。这些条件都为邯郸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政策环境。

     

    张桂平:要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得培养大国工匠人才。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和徐冠巨、王立彤一样关注“中国制造2025”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桂平,她提出了一项“关于实现’中国制造2025’培养大国工匠人才的建议”。

     

    张桂平提出,一要依托中国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势,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职业技术院校;二是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在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培养、培训体系,对职业院校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应放宽年龄、专业、学历条件,鼓励外聘懂技术的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任教;四是打通由专科起步的职业教育继续至本科、硕士、博士的深造路径,促进职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中国制造2025”对不同层次工匠人才的需要。

     

    周厚健: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在于做高质量好产品.

     

    “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于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做高质量的好产品”。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并专门指出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创新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周厚健对记者表示,高质量的好产品来源于对技术和质量一丝不苟地追求,衡量好产品的唯一标准是客户满意,这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除了精耕细作,别无他途。

     

    据悉,海信在集团内部将“抓高质量的好产品”作为发展战略,将“量高人一头、产品胜出一筹”作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海信在整个集团层面,将单一的“降成本”转变成“讲成本”,这个意识上的转变十分重要,前者往往以压降成本为目的,而后者要根据产品价值实现的需要,该降的成本坚决降下去,该增加的成本必须增加,这样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好产品。

     

    周厚健以激光电视举例,对记者称,“在海信的带动下,激光电视目前成了消费趋势和热点,同样是100吋,我们卖到6万元,市场上也有9千元一台的产品,但完全是两个东西。画质、亮度、对比度、色域、寿命完全不同,一味削减成本,最终也会葬送了这个产业的美好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来自山东知名企业的“掌舵者”,周厚健深信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制造2025”的机会在山东。

     

    他对记者表示,和广东、浙江、江苏等相比,“笨拙”的山东人确实没赚到“热钱”,但“高质量增长”发展导向的机会是山东的,也是海信的。山东人的“实”擅长在“制造”,德国是重资产的制造业需要学习的“标杆”,以质取胜、严谨勤勉就是德国精神,如果说,有一个省份最“接近”德国,那就是山东。诚信、务实、纪律、规则,这四条是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