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轻更薄更通透 In-Cell屏幕解析

来源:网络

点击:92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OGS,In-Cell,On-Cell,IPS

      ,In-cell技术大体原理是将触控面板与液晶层融合在一起,采用In-Cell技术的屏幕更轻、厚度更低,透光性更好,减少了各层屏幕贴合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款采用了In-Cell技术屏幕的手机。

      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目前手机的各种屏幕贴合技术都是基于IPS(In-Plane Swiching 平面交换)屏的,而想要彻底了解全贴合技术中In-Cell技术相对于OGS技术和On-Cell技术的优势,我们要先从屏幕说起。

      in-cell原理

      简单来说,手机的屏幕基本构成可大致分为三层:保护玻璃、触控层、显示面板。其中的保护玻璃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康宁大猩猩玻璃;触控层则为ITO触控薄膜和ITO玻璃基板;显示面板则可再分为上玻璃基板、液晶层和下玻璃基板。

      一般的保护玻璃、触控层和显示面板间贴合后会有空气夹层,而全贴合技术大致可理解为将触控层与其它层想整合,从而减少屏幕厚度和空气夹层。去除了空气夹层,会让屏幕反光大幅减小,屏幕厚度更低,更为通透,熄屏时黑的更彻底不发灰,强光下反光也更少,画面更清晰。

      in-cell原理

      其中OGS技术是将保护玻璃和触控层整合,In-Cell/On-Cell技术是将显示面板和触控层结合。区别是On-Cell技术是将触控层ITO触控薄膜放在显示面板上玻璃基板之上;In-Cell技术是将触控层触控层ITO触控薄膜放在显示面板上玻璃基板之下。

      因结构的不同,通透性:OGS>In-Cell/On-Cell;纤薄度:In-Cell>OGS>On-Cell;触控性In-cell次于OGS但也不易出现“跳屏”,而且In-Cell技术更复杂,良品率相对低一点,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追求超薄的手机会采用In-Cell但总体占比很少的原因,至于强度虽说In-Cell相对较低,但其实也取决于机身设计,在此不比较。

    (审核编辑: 沧海一土)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