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荣:无人驾驶有望比人工驾驶更安全

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114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无人驾驶 人工驾驶

        3月8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重庆团小组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重庆长安汽车公司总裁朱华荣在发言时再次提出将沿用多年的“中国自主品牌”称号改为“中国品牌”的建议。


      对近年来中国汽车海外频频并购国际汽车品牌的现象,朱华荣坦言,近些年中国品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在国际上正赢得越来越多的敬畏。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朱华荣,就中国制造业成本、税负、人才竞争、海外形象、无人驾驶、虚拟经济过热等话题展开讨论。


      谈成本增加


      随着品牌提升各方面成本增加


      北青报:您为什么发言说“中国品牌已无成本优势”?


      朱华荣:过去确实有一点优势,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的人口红利,但国内劳动力成本也在快速提升。国内一线工人、工程和管理人员的收入大幅上涨,且涨幅远高于欧美国家。原来我们和他们有差距,现在已经差不多了。特别是高端人才,基本都和欧美持平了。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中国品牌的提升,产品自身的内在质量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比如,汽车排放标准,从过去的“国二”到“国三”到现在的“国四”,以及其他合规方面,都会增加成本。


      北青报:您还讲到“一些无序竞争的存在”,有什么具体表现?


      朱华荣:资本向这个领域迅速聚集,形成了一种无序的竞争。有的企业挖人,开出两三倍甚至更高的薪酬。我手下的人才有的也曾被挖走过。


      谈中国品牌


      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北青报:您为什么建议用“中国品牌”替代“中国自主品牌”这一说法?


      朱华荣:我在2013年就提出过该倡议。“自主品牌”,是过去特殊时期而提出的。现在应向“中国品牌”回归。中国品牌肯定是自己的,何必要强调是“自主”的呢?


      北青报:您如何看待吉利并购瑞典沃尔沃、东风并购法国标致雪铁龙等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并购?


      朱华荣: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无论是汽车还是其他产业,未来中国对其他世界品牌的并购会成为一个常态。总体上我看好这个方向,无论是形成品牌效应或形成共用平台、技术的效应,都有利于做强中国品牌。


      北青报: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品牌越来越自信?


      朱华荣: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产品和品牌不断向上,特别是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我们有的品牌已完全达到世界合资品牌的质量水平,本身就有足够的底气。


      北青报:国际上对中国品牌的认知是否也发生相应转变?


      朱华荣:变化很大。早年我们个别企业有抄袭的嫌疑,国际上最早对我们看不起。现在他们是有点看不懂,为什么中国品牌发展这么快?5年前,一位外国汽车品牌的老总,在我们展台上反复看,连底盘都趴下去看。这些年国外品牌开始购买中国品牌进行解剖和对标,某种程度上他们也在敬畏中国品牌。


      特别是中国品牌在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无人驾驶、语音控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中国品牌是领先的,令他们感到十分惊奇。我们的国际合作伙伴,这些年来了都要体验我们的车,原来人家根本没兴趣。


      当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中国品牌还应进一步消除曾经某些不好的印象。


      谈无人驾驶


      预计2025年会有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


      北青报:刚讲到无人驾驶,您如何看待其前景?


      朱华荣:我非常看好其发展和应用。凡能解放人类的体力或脑力,都能得到用户的大力推崇。现在的大数据、云技术、通信技术等发展,使无人驾驶具备了条件。既有市场需求,也有技术支撑,且中国用户接受新事物较快,加上国家大力支持,无人驾驶汽车会和其他智能化产品一样,被快速推动。


      北青报:无人驾驶相比于有人驾驶,是否会更危险?


      朱华荣:我的体会是无人驾驶会比人工驾驶安全得多。因为无人驾驶的操控系统完全按照交通法规进行设定。而人却会受到心情、环境的影响,甚至违法驾驶,做一些危险动作。


      另一方面,目前已有大量的基础数据,完全可以让无人驾驶技术具备非常好的可靠性。总体上,我认为会比人工驾驶更安全。


      北青报:您预计无人驾驶汽车会在什么时候普及?


      朱华荣:每个车企对智能驾驶等级分类不同,但大多分为5级,其中L5是指完全自动驾驶。以长安汽车为例,L1已经上市,L2今年上市,L3我们计划在2020年上市,那时驾驶操作的60%已交给汽车电脑系统控制。


      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时间,将与整个社会相关设施、法律法规以及大量实验应用相匹配。我预计在2025年,应该有无人驾驶汽车在社会上行驶。


      北青报:无人驾驶普及了,还需要考驾照吗?


      朱华荣:这要根据驾驶者分类。有的人需要驾驶乐趣;另一类像我母亲那样,我相信她是不要去考驾照的,只需要上车之后跟汽车说要去哪就OK了。


      谈企业税负


      建议研究制造业减税增强竞争力


      北青报: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曾表示,企业税负过重。同样作为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家,您怎么看?


      朱华荣:我没有研究过中外税负的差距,但我认为当下的税负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经济要由追求高速度向追求高质量转型。有关部门应该深入研究制造业的减税,来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现在,对研发费用国家有加计扣除,我认为可进一步扩大加计扣除的范围。比如,长安汽车独资的海外研发中心,是没有纳入加计扣除的范围中来的。此外,对中国品牌投入、品牌推广的费用,应该纳入加计抵扣中去,以此支持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品牌的投入。只有研发和品牌的提升,才会带来企业的转型升级。


      北青报:之前您提到如果国家每年对长安汽车减税20亿,则可每年多研发四五个车型。减税是否会减少国家税收?


      朱华荣:减税后每年多研发出的四五个车型,每个车型按销售10万台计算,就有四五十万台销量,会创造400亿到500亿的营收。每年会产生大约32亿元的税收。实际上国家的财税还是增加的,而且被拉动的整个产业链条也会产生新的税收。


      谈新能源投资


      “要警惕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问题”


      北青报:您发言时还提到,要警惕新能源汽车投资过热问题。您产生这一认知的原因是什么?


      朱华荣: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是一个利好的方向,但任何新事物都有成长到成熟的过程。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还涉及全社会的公用设施、充电结构等等,上下游都需要系统推进。按照国家发改委《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达200万辆。而据我们初步统计,最近两三年国内冒出了约200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据说产能已经达到2000万辆。这里面就有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问题。


      北青报:您为什么说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投资过热风险?


      朱华荣:本来新能源是实体经济,但有些投资者为了拿到风投,而利用了新能源的概念。目前国家已提出到2020年逐步退出对新能源的政策补贴。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要抛开任何形式的补助,要靠自身的良性循环或良好的商业形态来自我造血。其盈利模式大家都没有找到,也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


      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如果未来真的形成了2000万辆的产能,必然带来巨大的资本浪费,也会让众多投资者面临资金安全问题。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