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儿童乘车安全,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比起那些教导家长们应该如何如何的各式理论课,汽车制造商早已付诸行动,不断研发出种种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创新技术,有的起到辅助提醒的作用,有的更是强行介入,达到确保儿童免受伤害的目的。对于刚刚购买新车的家长们来说,很有必要第一时间熟悉爱车保护儿童安全的种种功能,同时,也要花点心思,为宝宝营造出一个安全舒心的出行环境。
儿童安全锁
现象:行车过程中,孩子误操作导致车门打开,引起意外的发生。
对策:常见的儿童安全锁开关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旋钮式,一种是拨动式。由于旋钮式儿童安全锁需要使用钥匙(或钥匙状物体)插到相应的孔中才能转动旋钮开关,进行上锁及解锁操作,所以,一旦锁上,需要外部开门配合才能从里面打开车门,不少家长会觉得太过繁琐,从而心存侥幸,不去上锁。对比起来,处于车门下方的拨动式儿童安全锁,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电动防夹车窗
现象:一键操作的自动玻璃升降器确实相当便利,但是,在关窗操作过程中,碰巧小朋友将手甚至脖子伸到了窗外。
对策:现在车型大多数含防夹功能的电动玻璃升降器系统,在发现障碍物时,能使车窗停止上升并立即反转下降,将致伤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天窗设计同样加入了防夹功能。汽车零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泽最新的车窗玻璃升降器电机速度监测更加精确,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防夹功能。
可充气便携式儿童座椅
现象:家长嫌儿童安全座椅太笨重,固定、取下都过于麻烦,从而拒绝安装。
对策:除了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沃尔沃推出了一种充气式儿童座椅。仅需按下按钮,内置气泵会在40秒内将这款充气式座椅充满气,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进行放气。在未充气状态时,它甚至可以被折叠起来轻松地塞入背包中。座椅折叠状态下的重量不到12磅,座椅内的充气泵可通过蓝牙进行远程控制,也就是说,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座椅的充气与放气。
副驾驶座概念儿童安全座椅
现象:一般后向式安全座椅都安装在后排座位上,虽然宝宝都是固定在座位上,基本上不用担心他们会在过弯、急刹车时被甩出来。可是,如果其他家长仍然坐在副驾驶座位处,孤独“面壁”的宝宝们,经常会因为无法与父母进行交流而焦虑哭闹。
对策:在汽车界素以安全著称的沃尔沃,去年推出了创新概念豪华儿童安全座椅,采用了后向式设计。厂家考虑的就是儿童颈部非常脆弱,而且新生儿的头部重量占到全身总重量的30%,儿童在生长发育期头部所占全身重量的比例也远远大于成年人,因此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儿童的颈部受到的冲击和伤害比成年人要高得多。
因此,后向式儿童安全座椅,能确保婴幼儿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冲击时,头部和颈部受到最小的伤害。不过,沃尔沃这次推出的后向式设计理念,可不是像其他同类儿童安全座椅那样,就是简单地固定在后排座位上,而是首次打破常规,将豪华儿童安全座椅设定在原来的副驾驶座位上。
这种设计,可以让坐在后排的父母与宝贝面对面相坐,更方便观察和照顾到安全座椅上的宝贝,能够明显消除宝贝的哭闹和焦虑程度。此外,它的可旋转设计也将让父母帮助儿童坐上和离开座椅变得更加便捷。这些设计将原本冷冰冰的被动安全车内空间,营造成一个充满温馨关爱的亲情人性化空间。
倒车碰撞预防系统
现象:往往在一辆嘈杂的车内,驾驶员仅仅凭借倒车雷达及可视倒车系统观察后方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偏差。稍有分神,更容易导致动作慢了半拍。特别是在住宅小区、学校路段及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车尾甚至会出现一名小朋友。这时,只要驾驶者踩刹车动作慢了一点点,都很可能导致惨剧发生。
对策:有车企开始在量产车型中推出了自己的应对方案。如英菲尼迪全球首创的车辆碰撞预防系统(简称BCI),能够在倒车过程中监测到从车辆后面两侧靠近的物体,并发出视觉及声音提示。如果驾驶者一直不作出反应,车辆判断到接下来可能面临碰撞危险,系统就会采取主动介入,强制自行制动的做法,以防止碰撞事故发生。
(审核编辑: 沧海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