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记者来到查田镇下湾村,只见农田里一台水稻插秧机正在地里有序作业,一排排嫩绿的秧苗被整齐地插到了农田里。
“使用插秧机不仅省力,而且效率非常高。”村民方来根告诉记者,插秧机每天可以插秧近20亩,如果使用人工插秧,每亩需要200元,价格高不说,而且还往往雇不到人,耽误农时。
“现在种田可不能和以前比,以前一个人一年种20多亩水稻很辛苦,现在用机械,省时、省工。”方来根是种粮大户,他的合作社里育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各类农机一应俱全。
方来根的经历只是我市农业“机器换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用足用活用好农机购置补贴,持续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步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短缺、规模经营不足、科技推广缓慢等问题,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我市在做好水稻集中供秧,逐步提高水稻机插水平的同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农机资源区域统筹。“今年,我市南乡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在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市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区域统筹,联合社成员之间作业服务的调度、农资供应、农机维修、粮食烘干、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实现更为紧密的联合,从而达到机械合理共用,降低运营成本,防范经营风险的目标。同时,联合社成员购买农机具除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外,地方还将追加中央补贴资金额度的三分之二。农机补贴资金的增加,带动了联合社成员购买大型农机具的积极性,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机械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耕作机械5924台,育秧流水线6条,水稻插秧机5台,水稻联合收割机25台,粮食烘干机6套,排灌与植保机械15869台。各主导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分别为:水稻40.51%、食用菌83%、茶叶78.2%、蔬菜28%、畜牧32%。
此外,我市优势特色农业机械和装备也得到快速发展,拥有食用菌机械15348台、茶叶生产机械508台、畜牧业机械197台。
(审核编辑: 沧海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