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机器人,从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生产风险。现在的工业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也更具有协作性。很多企业在引进机器人的时候考虑不周全,甚至忽略了它在车间中的潜在价值,导致很多引进的机器人并不适合车间作业。那么,机器人在生产车间中的潜在价值该如何评估呢?
智能型:3D视觉系统可极大地提高机器人的能力。通过将这样的传感能力与机器人的敏捷度结合起来,机器人就可以执行与部件处理相关的复杂任务。
以下为视觉机器人增强部件处理应用的清单:
部件/包装检测:一个具有视觉能力的机器人平台可寻找已存在的或缺失的特性,还可以在指定的包装下测量其尺寸。机器人随机捡起一个放好的部件,然后放到视觉系统下检测是否为合格品,这样就实现了质量控制的自动化。
部件识别:通过混合应用,机器人可根据预设标准识别、追踪和分拣物品。
部件位置/方位:使用2D或3D视觉系统,机器人可识别、捡取和处理部件用于钻孔、研磨和喷涂应用。
除了视觉,机器人工作单元还可包含触觉反馈、力度控制和红外传感。
危险性:可识别机器人使用区域的危险环境给工人带来的风险。例如,机器人比人类工作者更耐热更能适应化学环境。设计合理的工作车间将危险最小化,提高工人的人身安全。
全局性:最后要考虑生产车间的所有机器人自动化应用领域。有些区域可能还是很复杂不现实,但有了视觉和末端器,很多都变得可能了。
适应性:过去,机器人都是用栅栏隔开执行重复的任务。如今,机器人可与人类工作者在协作的环境下肩并肩工作。机器人具有空间意识控制,确保了工人的人身安全,创造出一个开放、灵活的工作单元。
在选定了应用,做出相关预算控制之后,就需要选择机器人,设计工作单元了。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与那些经验丰富的集成商合作,他们将帮助大家选择机器人,甚至会帮忙设计和提供末端器,帮助设计拟机器人在车间工作的模拟图。和集成商合作是双赢的,既能让机器人的速度和范围达到刚好的范围,确保机器人的有效负载,又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节省了金钱。
(审核编辑: 沧海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