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1922年出品的《爱情的力量》是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在《极地快车》、《阿凡达》等风靡全球的3D电影出现之前,3D电影这种艺术形式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当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西方的3D电影抚平当年粗制滥造带来的创伤,并开始了复兴的历程。3D电影的题材,也从“传统”的恐怖片,向科幻、奇幻、动画和科普教育等方面拓展。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的电影人已经认识到了电影艺术真正的核心。当《阿凡达》在2009年上映的时候,我们发现它的2D版和3D版同样精彩。因为,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其实已经不是潘多拉星球在种种3D电影设备的支持下展现出来的壮美,而是詹姆斯·卡梅伦借纳威人之口传达给观众的众生平等的理念。在第一部3D电影诞生9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3D电影的发展脉络和其包含的基本科学原理。
3D电影发展简史
1922年9月27日,哈利-费尔奥和摄像师罗伯特-艾尔德制作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爱情的力量》……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首部3D动画长片……
2009年,《阿凡达》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先进的3D电影……
2012年,影片《泰坦尼克号》以3D形式再次亮相大银幕……
3D电影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逼真的立体效果呢?人的两眼之间大约有6厘米的距离,所以在观看除了正前方的物体外,两只眼睛必然有角度的不同,这个差别在大脑中就能自动形成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的区别,从而产生立体视觉。所以如果能制作出同一场景、影像的不同侧面(仅有微小的视差)让双眼各看一边,这两个像经过大脑综合以后就能区分物体的前后、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立体电影的原理是以两台摄影机模仿人两只眼睛的不同视角同时拍摄,在放映时以两台投影机同步放映至同一面荧幕上,攻左右眼同时观看,从而产生立体效果。这个原理可以理解为人的两只眼睛看到两幅不同的图片经过大脑综合分析获得立体感。要想看到立体电影或图片,只需想办法将两幅视角略有差别的图像分别传递给观众的两只眼睛即可。
3D电影的观看方法
互补色分光技术
互补色原理制作的立体效果,是把左右两个视角拍摄的两个图像,分别用红色和绿色滤光片重叠印到同一画面上。观看时观众需戴一片为红另一片为青(或绿)色的眼镜。使通过红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红色影像,通过青色镜片的眼睛只能看到青色影像……
偏振光分光技术
当观众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时,由于左、右两片偏光镜的偏振轴互相垂直,并与放映镜头前的偏振轴相一致;致使观众的左眼只能看到左像、右眼只能看到右像,通过双眼汇聚功能将左、右像叠和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视频分时技术
观看者需带上一副液晶眼镜。眼镜用一个与发送端同步的开关控制,当左眼图像出现时,左眼的液晶透光,右眼的液晶不透光。反之,当右眼图像出现时,右眼液晶透光。如此周而复始,以快于人类视觉暂留的速度进行交替显示,从而产生立体感觉……
裸眼3D技术
光屏障式3D技术
光屏障式3D技术是利用安置在背光模块及LCD面板间的视差障壁,在立体显示模式下,应该由左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右眼;同理,应该由右眼看到的图像显示在液晶屏上时,不透明的条纹会遮挡左眼,通过将左眼和右眼的可视画面分开,使观者看到3D影像……[
柱状透镜3D技术
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
指向光源3D技术
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3D技术搭配两组LED,配合快速反应的LCD面板和驱动方法,让3D内容以排序方式进入观看者的左右眼互换影像产生视差,进而让人眼感受到3D三维效果。在指向光源3D技术投入较大精力的主要是3M公司……
(审核编辑: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