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更应该为社会公益服务?

来源:网络

点击:114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以前,我们谈起可穿戴设备的时候,更多会说私人定制化,个性化,专注于帮助用户更好的改善自身生活:变得更健康,睡眠质量更好或工作更有效率。那如果可穿戴设备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为更多的人服务呢?

      日前,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位于旧金山的青蛙设计公司联合赞助的一个团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将可穿戴设备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公益项目相结合。举个例子,谷歌眼镜可以更好地协调紧急救援人员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情况。亦或者是一个可以测量脑电波的耳机,用来更好地监测癫痫患者的症状。

      无需惊讶,健康医疗似乎已经成为了融合可穿戴科技和社会公益的最好空间。最流行的可穿戴设备里有大部分都是监测心率和用户身体运动状况的智能腕表。当然,贴近身体的设备是使用传感器检测生理特征的最佳场所。

      但是,青蛙设计公司的创意执行总监Denise Gershbein表示,虽然我们创造的每个产品都是很善解人意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可是人们会自认为你是在胡说八道,瞎扯。所以你在做产品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高科技和低科技,不仅要想着用户和他们的文化,也要考虑你将要插入进去的生态环境。

      Pompa Debroy是Embrace公司的国际项目经理,他为早产婴儿研发了一个自动调节温度的睡袋。Debroy回忆起他第一次知道医院的护理人员都是用电灯泡来给小宝宝保暖时的惊讶心情,那时他才知道护士们都没有给宝宝测体温的习惯,于是他想制造一个东西让宝宝过得更舒服,也希望护士能够学会使用这个睡袋。

      其实,现有的可穿戴设备想法都不错,发展中国家也不乏一些做得不错的可穿戴设备厂商。限制可穿戴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电池寿命,技术的不够进步导致电池耗电速度非常快。其中一种解决办法是开发集成低功耗芯片,另一种是将可穿戴设备收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来延长电池寿命。

      数据收集和隐私也是开发产品时需要处理好的关键因素。随着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想要买可穿戴设备,一个标准的数据框架体系也应该随之诞生。如果难民营里的每个人都配备一个智能腕表,你觉得合适吗?

      笔者觉得可穿戴产品即使是为社会公益服务,其实也还是在为用户个人服务,只是需要考虑的情境不同了。对单个用户来说,装逼和好看是比较重要的;对社会公益群体来说,价格低和实用是更为重要的,也就是性价比这一说。

    (审核编辑: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