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产生是由于大自然空气温度和密度有差异,有压差就有风,在特定的情况下,风会对结构产生非常大的破坏。
对于那些风敏感建筑物,比如光伏组件支架系统,如果只进行顺风、逆风向风荷载作用下进行强度方程验算,则可能在风速小于设计风速时出现意想不到的风振现象。
1940年11月7日,当时世界第三大悬索桥TacomaNarrows桥在不到19m/s的 风中剧烈扭曲振动后,轰然倒塌。此时距离其开通仅仅4个月。
Tacoma Narrows大桥的受风情况与进入大风保护时组件放平状态的跟踪器受风情况非常相似,那么如何分析计算这种极端情况呢?
国际上使用的建筑规范和标准只是简单的增加了一个阵风影响因子,然而,光伏支架系统以其特殊的使用环境,建筑规范的空气动力学系数往往无法准确的反映光伏支架系统的受风情况。
使用流行的计算流体力学方式,可以得到定量的观测结果,但是CFD的可信性还值得商榷。
ofweek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2012年
RWDI风洞实验室进行地面固定支架系统风洞实验(马来西亚10MW项目)
2014年
CPP风洞实验室进行平单轴跟踪系统风洞实验(日本880KW项目):
2016年
CPP风洞实验室NiceTopper屋顶系统
经过近7年对空气动力学研发和设计上的投入。
杭州帷盛也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全套光伏支架系统风洞实验数据的生产商。
(审核编辑: 沧海一土)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