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及应对策略分析

来源:网络

点击:217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EMC,节能服务,节能减排

      1、前言

      合同能源管理(以下简称EMC)是一种将能源节约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节能模式。其中,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服务,包括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材料选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运行维护、节能量确认等全过程。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其实质是一种用减少的能源费用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不但可大大降低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成本和技术风险,还能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EMC的基本运作模式有以下3种:

      ①节能量保证模式。客户提供节能项目资金,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客户向节能服务公司支付服务费用。若合同期满,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赔付未达到的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②节能效益分享模式。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合同期满后,项目节能效益和项目所有权均归客户所有。

      ③能源费用托管模式。客户委托节能服务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系统按照合同规定标准运行后,客户支付托管费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按照合同约定收取委托管理费。若节能服务公司不能达到合同中规定的能源服务质量标准,应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赔偿。

      2、EMC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自1998年我国政府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始实施“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以来,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大量节能项目涌现,产生了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在国家和政府对合同能源管理的立法和政策引导下,截至2010年,节能服务公司已有超过800家,从业人数增长到18万人。据“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06~2010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约能力从86.18×104t标准煤增加到1064.85×104t标准煤,CO2减排能力从215.45×104t增加到2662.13×104t。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节能减排的重大意义,制定了诸多相应政策来推进该机制在我国的发展,如201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出台的《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等。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明确了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目标,落实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相应会计制度的政策,为推动EMC产业的良好发展创造了有益的政策环境。

      3、EMC项目风险分析

      经过1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EMC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在我国推行的进程还是相对缓慢,面临一系列困难,如政策约束力不够、责任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融资困难、节能示范效应相对较弱等。EMC运作模式项目机遇与风险并存。按照引发EMC项目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分类,EMC运作风险主要来源于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融资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5个方面(见图1)。

      图1 EMC运作模式项目风险识别

      3.1政策风险

      政府为推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意见与办法,但不可否认,当前我国支持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稳定健康发展的法律环境依然相对薄弱,相关节能政策法规尚未健全。现行的节能政策虽明确了对节能服务产业资金投入、税收优惠、会计处理和金融服务等方面的扶持鼓励政策,但政策不具法律效力,因此缺乏强制性的规定,约束力弱,执行力便有所欠缺。其次,政府对EMC项目经济激励手段不足,节能行为未能与效益挂钩,对进行节能行为的企业缺乏经济激励,对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惩罚措施,导致企业节能积极性不高。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缺乏系统规划推广,政策信息传递时间过长,增大了EMC实施政策风险。

      3.2市场风险

      市场因素变动对EMC项目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于设备成本变动和能源价格变动量方面。在EMC模式中,节能服务公司所提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选取方案应当是成熟可靠的。但就节能设备采购方面,由于我国相应的市场尚未健全,节能设备多依赖进口。进口设备则成本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上游市场易对设备生产成本造成变动。此外,节能技术虽相对成熟,但其使用期限变化性大,加之新技术的出现,都有可能造成设备更新或使用周期变动,从而带来设备成本增加的风险。世界能源价格的变化对EMC项目实际效果也会带来影响,如能源价格下降,则会影响节能项目预期收益效果。另外,由于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相对缺乏市场方面的积极宣传,信息流通效果欠佳,导致企业采用EMC模式时相关信息收集成本可能上升,从而导致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相应增加。

      3.3融资风险

      节能改造前期投资较大,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能力决定着合同能源管理能否顺利推行。我国节能服务项目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而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经济能力较为欠缺,在获取银行贷款时由于信用评级不够,难以提供足额担保致使贷款困难。

      3.4经营风险

      EMC项目经营风险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节能服务公司对项目整体管理掌控的能力不足所带来的风险;二是节能企业自身的经营不善所带来的风险。节能服务公司是否能够准确预测项目可对节能企业带来的收益,是否能够精准把握项目施工过程及工程质量,是否能够保证项目建成后的节能效果,都将对项目顺利实施与否带来相应风险。此外,节能项目建成后的相关运行维护是否得当,也影响着节能水平高低与节能企业长远合作关系。节能企业自身经营不善,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盈利降低,从而引发企业规模调整,进而影响节能设备负荷率。设备低负荷率将可能导致企业整体能耗下降,最终带来节能项目整体利润下降的风险。

      3.5信用风险

      EMC信用风险主要包括分包商信用风险及企业信任度风险。在节能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大小及项目管理能力等问题,项目施工任务常被分包出去。因此,分包商的工作质量及诚信度对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影响重大。企业信任度风险既包括节能服务公司信任度风险,又包括节能企业诚信度风险。一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信誉监督机制,确实存在少数不良节能服务公司利用客户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而进行欺诈,从而获得非法盈利,给整个节能服务市场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为行业未来发展、企业长远合作带来极大阻碍;另一方面,由于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实质源于节能收益,而当前我国节能市场缺乏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节能量评价标准,因而在节能量的评估问题上,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企业间极易产生分歧。缺乏诚信度的企业更有甚于恶意隐瞒节能量,转移节能收益等行为。

      4、EMC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①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政策执行力。我国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执行力不足,主因为政策大多是鼓励性而非强制性。对于节能企业参与EMC管理项目,仅有政策倾斜性是远远不够的,更应有法律政令等方面的保障。国外已有很多成功案例可供参考,如日本政府对大中型、高能耗企业及政府机关通过法律硬性要求节能量;美国多个州都通过并实行了对合同能源管理的立法,要求政府建筑需通过EMC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并规定了EMC项目最长合同年限,为公司有效回收期提供法律依据。加强经济激励手段,在资金方面为节能项目提供政策支持。将实际节能行为与效益挂钩,对推行EMC管理的单位给予奖励,对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单位进行惩罚,提高企业节能主动性。

      ②扶持节能服务公司,提高技术实力。节能公司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技术研发的实力直接决定着节能项目的成败。我国节能企业规模还较小,技术设备对上游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只有加快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增强自身实力,才能逐步将主动性握在手里。因此,培育EMC管理机构、树立EMC管理模式典型迫在眉睫。有关部门可通过调研摸底,对发展较好的EMC管理机构加强指导,通过政策鼓励和资金扶持助其发展壮大,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加大宣传以点带面,从而加快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③扩展融资渠道,搭建交易平台。节能服务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为银行贷款。而我国节能服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金融系统尚未建立信誉,易导致贷款困难。EMC运作模式项目遇到的困难中,融资难所占比例已接近60%。政府介入为合同能源管理搭建更大的融资平台尤为关键。要放宽贷款政策,设立专项风险投资基金,对进入节能服务领域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进行鼓励。

      ④建立信用档案,完善评价标准。针对EMC项目信用风险,其一是建立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企业双向信用档案,避免有节能服务公司为达到非法盈利而实行欺诈客户等不良行为同时也对部分节能企业恶意隐瞒节能量等投机思想加以约束,从而解决双方诚信障碍,是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其二需制定权威的节能效果评价标准,培育公正的节能经济效益评估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介入能够清晰能耗基线,明确能耗标准及节能效益,保证合同公平公正避免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企业间的争议,减少后期合同履行的不确定风险。

      5、结语

      EMC模式已在我国发展多年,EMC运作模式已成长为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在拥有强大市场潜力的同时,对节能减排的达成也拥有很大贡献,EMC项目的顺利实施可实现多方共赢,拥有巨大的推广价值。目前,EMC运作模式在我国还存在很多困难,可谓风险与机遇并存。通过对EMC模式风险识别研究,可以帮助节能服务公司和用能企业都更好的认识到项目风险,从而采取合适的规避手段,使项目能够顺利实施。随着政府积极介入,相关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类标准化的出台,节能服务产业将在我国获得更好的发展。

    (审核编辑: Do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