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3月,我们就获得了东方证券领投的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投资,公司估值达到数亿元。”据上海莫吉娜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莫吉娜”)CEO叶峰透露,公司的A轮融资也已经在开展中,而公司主打的77GHz中长距毫米波雷达将在年内实现量产,其性能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莫吉娜在上海正式设立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是什么原因让这家此前非常低调的公司后来居上,如此快速的就可实现量产,并且获得了投资机构的追捧呢?
“我们在落户上海之前,就花了近2年的时间在硅谷做前期研发。在国内更是早早就筹备了一支完整的从设计、研发到工程、生产、销售的汽车电子团队。这可以说在国内的创业公司中是绝无仅有的”,叶峰说。和其他毫米波雷达公司不同,莫吉娜的产品团队不仅仅包括来自研究所和高校的专家,更多的是来自一线Tier 1和OEM的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据了解,毫米波雷达的研发只是难点之一,国内目前也有数家企业推出了样品。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完成整个工程过程,实现符合车规要求的量产,这在国内的创业企业中尚属空白状态。莫吉娜是否可以率先实现零的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合适的技术方案选型,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叶峰说。“我们使用了TI去年发布的新一代CMOS制程AWR1243单芯片方案。该芯片较传统多芯片锗硅方案,集成度高、信号稳定、良品率高。尤其是其精度高,可以帮助我们弯道超车,直接对标国际巨头的下一代产品”。自动驾驶的传感器整体都在不断演进的道路上,从摄像头到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更优化的性能意味着多一份可靠、多一份安全。莫吉娜的布局无疑尤其独到之处。此前,我们也曾听到了TI对莫吉娜的盛赞:“莫吉娜的开发速度非常快,令人吃惊”。这应该也是对莫吉娜团队的实力和勤奋的最好认可。据悉莫吉娜在一年多的时间中已经完成了6个版本的样品设计和优化。更高的迭代速度也意味着可以更快的完善产品,满足自动驾驶不断提高的传感器要求。
“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目前莫吉娜已经公示了在天线、算法、多模式融合方面的3项核心专利,形成了对产品的知识产权的初步保护,另有多项专利在申请之中。尤其是在算法方面,莫吉娜引入了机器学习的方法,自主研发的“Morgina AI Engine”,结合大量路测数据,利用神经网络技术来训练目标的跟踪和分类模型,不仅可以跟踪识别机动车辆,更是针对中国的交通情况优化,加强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识别。今年5月,莫吉娜更是在南京增设了研发基地,加快在人工智能+传感器融合上的布局。
团队、设计方案、AI技术,这三驾马车让莫吉娜后发先至,在国产77GHz毫米波雷达这条赛道上脱颖而出,也赢得了投资机构的青睐。我们也希望能尽早看到莫吉娜量产的那一天,让我们中国的智能驾驶传感器真正走向和国际巨头比拼的舞台!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