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售国人的假洋奶被捣毁 食品包装该如何防范造假?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04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奶粉 食品包装

        在中国奶粉被爆出三聚氰胺问题后,国人对国产奶粉品牌的信任感跌至低谷,国外品牌因此长期受到热捧,时至现今这种现象仍然大范围存在。但最近,西班牙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却让不少人对国外奶粉品牌也开始心存疑虑。
     
      原来这家假奶粉包装工坊先从网站上收购散装假奶粉,再将这些奶粉装入国际知名奶粉品牌的包装袋中,用塑封机进行封装,随后用电热力胶枪粘贴纸盒制成外包装。此次行动现场拦截8吨劣质假奶粉,据以往单据显示,已有二百多吨发往中国。可以看到,这些造假商贩选择的多是一些容易仿制的奶粉外包装。这种假冒伪劣产品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还极易给食品企业抹黑。
     

     
      因此,在各国加大对这类假冒品牌查处的同时,食品界针对这些防不胜防的假冒也拿起了自己的武器——升级自身的防伪标识。
     
      北京有名的烤鸭品牌就针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仿冒品牌,对真空包装烤鸭进行了换装和防伪升级。在外包装袋上加印 “唯一且可变二维码”及“第三代无源无硅基芯片RFID电子标签”。其中“唯一且可变二维码” 采用暗码、一次性令牌等进行加密,具有三级防伪标准保障,即便被复制,也能够监管到从而进行及时废止。与之类似的奥瑞金也创造了可变二维码的智能包装,切实做到一罐一码,完善食品追溯功能。
     
      我国高端白酒品牌也经常面临产品被仿制的现象。为此有白酒生产企业结合近些年大火的区块链,利用区块链中分布式记账、密码学、智能合约等形成的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及可追溯特点,来满足白酒溯源防伪的需求。某白酒新品在瓶盖上使用动态镭射防伪标签,这种标签支持区块链溯源技术和动态图像识别技术,能够实现白酒产品的防伪。
     
      据了解,还有食品采用破坏性结构进行防伪,这种防伪技术意味着包装盒打开后即被破坏,整个结构都是围绕不能够被回收而设计。当然这种设计自出现后不断被人研究仿造,如今需要在破坏性结构的包装盒上结合防伪形成防伪包装一体化,加大造假者的造假难度,从技术门槛上把造假者拒之门外。
     
      另外还有企业在外包装上搭载移动通讯技术、数据采集分析技术、RFID、温度、加速度传感器、智能云开启等技术实现包装智能化,这种包装借助Touch屏幕完成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能够满足人们对食品的防伪、溯源需求。
     
      造假产业利润巨大,前段时间在查获化妆品造假案中就有披露微商不惜投入百万购买正品进行研发仿造,使得最终成品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足可见造假者在“造假”事业上的疯狂。面对这种现象,在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消费者提高警惕注意鉴别之外,还需要食品及包装设备生产企业加快食品包装的研发升级,提高造假技术门槛。

    (审核编辑: 林静)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