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美国就有传言酝酿贸易战,这场战役从公布征收关税名单到今年7月正式打响,沸沸扬扬曾占据热搜多时。从美国加征的关税产品来看,美国专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而中国则对美国的农产品开刀进行反击。按理来说,随着农产品关税的增高,美国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将有所减少,势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然而等真正贸易战打响后,普通民众却没有多大感知,主要是因为在农产品领域我国扩大了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比率,那么接下来笔者就带你来看看我国近期扩大了哪些国家的农产品进口。
印度:中方允许扩大大米进口品种
消费者对印度香米实际上早已不再陌生。然而,今后中国市场上将不止出现印度的“香米”这一种大米品类。据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日前,中国同意从14家印度大米出口企业进口印度大米,并允许非印度香米的其他种类大米的进口。可以看到做出这一决定时,中国与美国的贸易战正愈演愈烈,扩大印度大米进口品种、进口企业有利于中国寻找除美国外的新供应市场。
缅甸:绿豆六成用于出口中国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缅甸的绿豆出口一直较为平稳,占据其他出口豆类不到三成。随着今年缅甸绿豆将主要出口国瞄准中国,该地绿豆出口在4月至6月,占比超过36%,已领先其他豆类。这些绿豆六成被用于出口中国市场。据悉,该地雨季和凉季绿豆可种植面积达30多万英亩,每年能产出约100万吨绿豆。但本地对绿豆产品的消耗量不大,大量出口中国既解决了绿豆的出口难题,也扩充了中国绿豆这类农产品的进口渠道。
挪威:中国解除部分禁令推动三文鱼进口
随着各国文化交融,三文鱼这种鱼类市场逐渐在中国扩大。据统计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量在两年间上升548%,中国还出现淡水三文鱼以弥补三文鱼不足的现象,然而国人更青睐于海产类三文鱼的口感,为此扩大三文鱼的进口成为必然。今年七月,我国取消对挪威三文鱼的部分进口禁令。这项政策能够缓解我国市场对三文鱼的大量需求,甚至有预测称今年下半年中国进口挪威三文鱼的数量有望翻倍上涨。
澳大利亚:中方降低关税满足国人对高品质海鲜的需求
澳大利亚同样是我国的海产品进口大国,据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海产品对华出口从2016年的8500万澳元飙升至去年的3.58亿澳元。因为较为严格的质量把控,澳大利亚出口的海鲜类产品逐渐被国人打上高价值、高品质的标签,在这一形式下,我国对澳大利亚海鲜产品如龙虾、鲍鱼、海参、大西洋三文鱼等征收关税下调至2%-3%。相较于原先10%以上的关税来说,将促进更多高品质海鲜产品的涌入。
俄国:解决我国大豆进口难题
大豆是我国针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的一项重要反击策略,在提高关税减少美国大豆进口的同时我国也不断寻求新的大豆供应商。俄国远东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潜力的地区。2017年数据显示,俄国大豆产量达360吨,其中五成以上产自远东地区,仅阿穆尔州就占据35%。其中阿穆尔州已经投产豆油加工厂并向中国出口,未来还计划出口大豆分离制品。
此外墨西哥不久前与我国签署了16个农产品输华协定,进一步丰富输送我国的农产品品类。进口我国的农产品部分用于鲜食,但也有更多用做深加工原料。在原料产地变更的当下,我国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还需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测,确保我国食品安全。
(审核编辑: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