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有日系汽车公司愿意对中国出售技术和平台?

来源: 中国传动网

点击:156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汽车 平台

        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是不是很多朋友在心中暗暗说:是不是以前错怪日本了?没想到日本对中国竟然如此慷慨!要不然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快呀!

        当我们追逐工业4.0时,日本电装却搞起了先进工厂

        日本的汽车智能制造系统有多牛?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有这种想法的朋友还是不了解内情,为什么西方汽车工业发达国家不愿意对中国出售技术和平台,就日本向中国如此大方出售技术和平台呢?

        这要从头说起,我们不可否认,在上个世纪中后叶,中国在汽车行业上确实相对薄弱。从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的品牌进行合资,那时候消费者开始大量使用合资企业的产品,比如小到家电,大到汽车行业,毕竟跟那个时候外资产品确实有他的优势存在。

        所以汽车行业也是一样,当自己想生产一样东西,但是现有技术又不能支持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拿来主义显然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生产汽车也是如此。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平台,绝对不是几张图纸就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非常专业而且庞大的团队,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和调教才可以,外加专业化的生产线。

        在汽车行业里,一汽、上汽、东风等等国企在上个世纪末开始和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等外资品牌合作。但是从那个时候到如今,却没办法实现当初那种以市场换来技术的设想,尤其是对于德国的汽车企业,基本杜绝提供技术和平台给国内,反而相对来说,日系、美系却愿意提供给技术和平台。

        说起日系车,估计很多人都会抵制,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日本很多工业性的产业技术确实很发达,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先去掉以往的历史色彩来看,为什么日本愿意提供汽车行业的技术,而德国却不愿意提供呢?

         比如,当初,奇瑞设计制造出第一款车时,大众就不怀好意地买了一批奇瑞的车回德国拆开分析研究。当他们发现奇瑞的一个零件和接口可以和上海大众的一个零件无缝连接使用的时候,德国大众就给上海大众下命令:不准出售零件给奇瑞,妄图打压奇瑞。

         要知道上海大众可是中国上汽和德国大众的各占50%股份的中外合资企业,而奇瑞当时还是上汽旗下的企业,德国大众连自己合作伙伴的企业都这么打压,可想技术封锁之严酷。

        当初设想的挺好,中国汽车业实行市场换技术的战略。德国大众进中国市场前,答应市场换技术。我们中国给他们市场,让他们赚大把的钱,他们给我们技术,双赢两利的事情。但德国大众至今仍然严密封锁技术,甚至他们内部的中国人都不让接触核心技术。当初答应的好好的,现在反悔了。

    为了这事,我们无权去干涉,但你不想给我们中国人技术,那当初就别答应。还有没有诚信和道德、以及商业契约精神?

        现在一汽自主品牌奔腾用的是日本马自达的技术,虽然日本从历史上来讲给国人的印象就是很坏,但至少他们还是提供了不少技术的,这点就比德国人强,虽然一汽跟大众也有合作,但大众是一丁点技术也不给提供。

        所以我们能看到,一汽经常使用马自达的底盘或平台然后换个外壳就开卖,东风经常用本田的平台或者日产的换个标!但是大众和雪铁龙等都没车系就对中国车企非常吝啬非常谨慎。

        日系车其实是将技术借给它所在的中国合资工厂,并且他们会派自己的的员工过来,指导进行相应的技术生产,其实核心技术都是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如果合作破裂,当他们的人离开之后,技术也会被毫无保留地带走。

        金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咱们拿着钱去找人家买技术,无论是马自达也好,还是本田丰田也罢,人家绝不会因为谁给的钱多,就卖给谁。况且核心技术,人家是不会对外出售的,除非人家不想再干这行业了。人家呕心沥血,花了那么多金钱和时间去研发的技术,怎么可能让对方随便花点钱就能买到。

        因为目前的汽车市场日系车只能在第二梯队,它们迫切希望能突出重围,与第一梯队的德系、美系车掰掰手腕,所以他们会不吝啬地提供自家技术,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最大化,多挣钱。

        日本从跟我们建交后就一直在帮助我们的民族工业成长,涉及到各行各业,从家电,轻工,化工,电子电气,重工到汽车工业,不夸张地说,我国民族工业能有今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的帮助,你可以说日本人另有目的或者心怀鬼胎,但是我们的民族工业水平确实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反观欧洲包括很多人日夜膜拜的德国,就一个大众,打着市场换技术的旗号进来,三十多年过去了,除了在2000年以后给提供了一个八十年代的奥迪100平台(就是红旗名仕和世纪之星),对我们的民族汽车工业有过任何帮助吗?

        至于其他欧洲汽车厂商,我想核心技术不会出售给任何人。阿斯顿马丁、玛莎拉蒂这样的欧洲老牌车企,人家经过几代人才研究出现在的平台和技术,就算经营不好亏损,要求被收购,也不可能卖技术,这是底线。瑞典品牌萨博汽车停产之后,北汽把技术拿过来了,结果呢?依然无法复制萨博当年的辉煌。

        平台和技术,是一个汽车厂商的饭碗,无论是马自达还是大众,之所以能卖给咱们技术,除了金钱之外,还有其他条约和合作事宜。也就是说,您想买我技术可以,钱您是必须要给,因为我把商品卖给您了。但是,除了给钱之外,您还要答应我几个条件,否则没得谈。具体是什么条件,我在这里就不透露了,人家毕竟是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一汽...你们懂的!

        如果在制造工厂待过,你就会明白,所谓的生产技术不仅仅是一堆图纸,一堆标准,一堆参数而已,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照搬一套生产技术,你会发现成品完全是另一回事。

        比如说需要在发动机缸盖钻一个孔,这个孔的工艺要求是深度10mm,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工,可能每次钻到一半刀就断了,这时候你发现,你所有的工艺流程,制造标准都拿到手了,可用什么材料的刀却不知道,这个东西,人家却不告诉你,所以你没法钻出这个深度10mm的孔。

        所以说日系车所谓的技术转让,无非是将一些不重要的东西告诉你,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永远都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人精明得很,当年丰田把夏利的全套图纸给了天汽,包括经典的8a发动机,也就是后面很多国产车仿制的对象,包括吉利长城都仿制过,但是故障率和油耗功率都差一大截,为什么?

    因为发动机里面的一个器件叫活塞环,这个东西对材料有要求,对制造工艺的要求更严格,你要和他一样,OK,生产线得引进,人员要培训,生产线管理软件要二次开发,这些都是卡脖子的东西,比图纸更重要,所以,很多情况下技术转让就是大坑,花了几个亿还得几十个亿去配套,这也是中国高铁烧钱硬是把技术吃透也拒绝引进生产线的的原因。

        总结观点

        技术和平台这个问题,就算人家肯卖,买过来也未必就能按照预先设想的状态执行下去。有很多自主品牌车型都花重金去买先进国家的汽车技术,但是最后到国内有一半都呈现出“水土不服”的情况。所以,也并不是所有的“拿来主义”,都能水到渠成。


    (审核编辑: 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