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简介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长江口南港河段南岸,是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外高桥造船依靠先进的硬件设施、优异的生产流程和合理的工艺布局,采用领先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研发设计软件,运用现代造船模式组织船舶与海洋工程生产,已形成好望角型散货船、阿芙拉型原油轮、超大型油轮、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大型集装箱船、大型海洋工程平台等产品生产线。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总体现状
外高桥造船以三维设计系统和自主研发的SEM造船企业管理(Shipbuild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的缩写)系统为核心,实现了在统一平台上的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集成应用;并辅以金蝶HR人事系统、金算盘财务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构建了总体的信息系统应用框架体系。
1.数字化设计
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不断研发,实现了产品三维建模与参数化设计、自动化辅助设计、设计计划管控及协同、设计图文档电子化管理及在线签审、设计改单登记与统计、设计采购依据的管理及与物资采购模块的集成应用、设计BOM/托盘数据的管理以及与生产管理模块的集成应用等,已全面应用于所有在制产品建造,并与相关业务部门实现流程与数据层的集成应用,为配套采购、生产现场派工和托盘配送提供了技术支持。
2.数字化制造
全面开展生产制造、物流管理、质量控制的精细化。
在生产制造方面,利用数控等离子切割机、数控火焰切割机、数控型钢切割机、数控板条切割机、T排流水线、平面分段流水线、数控管材切割机、数控弯管机、数控管子焊接机等自动化设备实现了产品零件自动下料、装配焊接,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针对大型起重设备、动能源设备实现了自动远程监控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的同时通过数据自动采集和有效分析,减少跑冒滴漏。
在生产计划和生产实绩管理方面,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和精细派工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使车间生产物量分解到工位,生产计划细化到个人,作业指令派发到小时,实现了生产实绩的实时动态反馈和跟踪,生产效率指标的动态分析,实现了物量公开、产值公开、收入公开,有效提高了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在采购、仓储和物流管理方面,实现了“阳光”招标采购,采购依据接收确认、采购合同管理、物资到货入库、库存管控、领发料、采购剩余物资管理、不合格品退供应商等管理功能,并实现了供应商管理和评价;通过大胆创新尝试,在油漆管理、钢板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与部分供应商的业务协同模式,大幅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在质量管理方面,开发实现了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涵盖中间产品检验、质量巡检、质量评价与统计分析的质量管理系统,并且将质量管理逐步延伸到外购物资的检验,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3.数字化管理
全面开展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安全防控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并开始着手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开展管理指标分析。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利用金蝶人事系统,实现了人员招聘、人事信息管理、培训教育、薪酬绩效管理的全面信息化。并实现了与其他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
在财务管理方面,利用财务系统,实现了财务会计账目与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资金与预算管理、应收应付管理、成本统计和分析等功能,财务报表完整。
在安全管理方面,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管理需要,开发了安全在线教育考试系统、安全作业巡检系统以及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管理系统,随时统计和跟踪安全生产情况,了解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在风险管控方面,则通过建立集团化模式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利用信息系统设置合同履行过程中各风险点的控制模式,有效控制供应商风险、合同签订风险、合同文本风险、合同付款风险等合同执行过程风险。同时结合“阳光采购”平台的应用,采购招标过程采取公开招标方式,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数据的风险;通过审价会审价,参照历史数据和目标成本,使得物资采购价格更加趋于公平、合理、公开、透明。
三、企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规划
随着现代造船模式的深入,以及“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提出,船舶制造将朝着设计协同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信息集成化和制造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外高桥造船坚持以强化自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适应国际船舶与海洋装备技术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不断夯实适应装备发展的基础能力。突出自主软件产品的核心功能价值和竞争力,以SEM系统为核心,基于已有的管理基础,提升数据管理、整合服务应用能力,挖掘潜在业务规律和价值链提升空间,更好地实现管理改善与提升,并积极与集团内其他自主软件产品形成更为有力的协作、交互体系,构建自主软件产品组合应用体系并加以推广。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