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时节农机忙 设备发展还分三步走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017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核桃 设备

      最近公司有小伙伴请假回家帮忙摘核桃,笔者才恍然又是一年秋收时节到。回想往年,父母中秋节前后回家往往也不是单纯去赏月喝茶,那一亩三分地里的水稻需要全家老小一块忙碌上不少时候,路上零星会有几个挑着水稻的人走过。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见,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轮番上阵助推秋收。那么农机设备的普及会经历哪些阶段呢?笔者尝试以地方农机实践为例进行总结。
     


     
      第一阶段:大力鼓励购置农机设备
     
      在江苏南京的浦口区,这里正大力鼓励农户进行农机购置。不单是秋收时候需要用到的收割机、粮食烘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设备,还包括前期种植时候需要的插秧机、植保机等。
     
      据悉,经过发放补贴、大力宣传等手段,该地在两年间新增粮食生产相关机具300余台套,耕整地、植保、收获、烘干四个环节实现全机械化,秸秆处理环节九成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等设备进行处理,稍微薄弱的种植环节也实现了86%的机械化。从一个需要农户辛苦耕作的地方转变成为省级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区。
     
      在这一阶段,无论农户个人还是合作社都对各类农机设备有极高需求。相关农机生产单位需要精准抓牢农户诉求点,对设备进行研发改造推动设备销售。
     
      第二阶段:解决农机设备使用问题
     
      拿个人购置农机来说,虽然这在数据上显现出农机购置数量的上升,但实际发展并不一定均衡。我们知道,个人的资金经历有限,不少农户无法将生产过程中的农机局配置齐全,导致部分农户机械闲置,机械折旧成本高;而部分农户则依然只能采用人工劳作方式进行作业。
     
      湖南宁远为解决这一现象,组织成立协会。在协会中有联合收割机农机、高速插秧机、旋耕机、手扶式起垄机、无人机等950多台设备,种类齐全。一旦有需要,协会将会负责设备的就近调度及使用。另外针对缺晒场和晒粮难的问题,该协会还牵头新建烘干车间、烘干场所3处,集中烘干设备加大烘干力度。这种烘干方式相较于送去企业帮忙烘干便宜两成,进一步压低设备成本。
     
      购入农机后,不少地方就陷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设备因前期疯狂购置出现设备闲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常需要组建合作社等单位对各类农机进行合理调度分配。农机生产单位也要关注这些现象,为农户传授使用保养方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第三阶段:推动实现农机智能化

     
      安徽合肥在自身计划投入各类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联合收割机等20万台的基础上,于去年出台了《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通知》制定了互联网+机插秧作业、互联网+土地深翻作业奖补政策,鼓励农机合作社引进智能化设施。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下,该市上月统计显示目前共有560台智能化终端,完成互联网+农机作业52.82万亩。这种农机搭载智能化互联网的方式推动这农机设备的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提质增效增强可能性。
     
      可以看到进入第三阶段需要开始考虑农机设备的智能化。智能化后的农机设备能够将土地数据进行上传共享,使得后期设备使用更有针对性。这要求我国农机设备生产企业加快农机设备的智能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加大力度推动农机设备帮助农户进行种植生产。农机设备生产企业还需抓紧这一生产机遇,洞悉农户生产需求,推动设备加快发展。

    (审核编辑: 林静)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