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服务机器人要如何走向国际?

来源: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联盟

点击:1132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机器人

        也许在机器人理解人类的感情前,人类已经爱上机器人了。国产服务机器人最近两年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无论是专注于机器人整机还是相关配件和技术企业,目前能实现盈利的少之又少。如果不是深爱,整个行业又怎能畅想着未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美好未来,同时又忍受着现实的限制呢?

      那么国产服务机器人怎么样才能突破限制,解决用户真正需求,甚至抢占国际市场?下面是张小盒迷你机器人的几个建议,颇具现实意义。

      一、刚需

      国外的机器人产品核心卖点均非常简单,仅1至2个核心功能点,把该点做到相对极致。比如Double替身机器人只针对远程办公人群,日本的小盒子机器人,仅能和父母远程实时留言加头部能转动。研发机器人产品的核心首先应该是利用机器人技术解决市场上现在还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刚需空间。机器人如何解决刚需需求,这个是考验机器人行业生存发展能力的主要问题,相对而言,功能性机器人在这方面已胜出一筹。

      二、外观

      国外机器人产品非常重视IP设计,每款机器人的外观和基础设计都有自己深入的考虑,几乎看不到相似的外观。而国内则常常发生IP撞衫。国际市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非常完善,如果不重视机器人外观设计的独特性,可能很难走出国门。

      三、国际化

      可能由于语言系统原因,国产机器人主要宣传阵地在国内。在国际机器人媒体舞台上,鲜见中国服务机器人的声音。国内服务机器人虽然起步较晚,但目前在各个门类机器人均有不少初具实力的机器人创业公司。但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国际舞台上更多露脸,更多考虑面向全球更广阔的有明确需求的市场是很有必要的。这方面科沃斯、优必选等已走在前列。下一步可以借助中国传统家电品牌、互联网品牌等渠道加快国际化宣传和扩展,同时多语言系统是品牌国际化的必要准备,国内的语音智能公司也要多给力了。

      四、智能化

      机器人与其他行业最本质的区别就是自动化和智能化。但交互智能化需要漫长的技术积累和场景细分,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国外的机器人产品强调的并不是功能的叠加,为了智能而智能,而是聚焦在用机器人技术可以解决的实际商用、民用问题上,这种思路值得借鉴。国内机器人创业应该进一步降温务实,以实际解决需求问题为己任,这需求未必是扫地倒水送货等硬性需求,也可以是辅导学习、精神陪伴、游戏娱乐等软性需求。

      机器人距离人还有多远?机器人距离人的能力还有很远,但机器人距离人的距离已越来越近。


    (审核编辑: 智汇小蟹)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