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商欲借 包装李鬼成李逵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035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食品生产线设备

      早些时候化妆品造假产业链被曝光,有记者计算得出化妆品产业造假利润甚至高过毒品,无怪乎某些黑心商贩要冒着被抓风险,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化妆品仿冒。虽然食品产业造假利润无法与化妆品相提并论,但仍然拥有可观的利润空间。像近来风靡的阳澄湖大闸蟹,其他产区的大闸蟹只要贴上这一产区,就能够让自身的大闸蟹价格提升十倍以上。在高利润的驱使下,食品界的假李逵还真不少。而对这类假李逵的打压,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食品界造假也猖獗生产线设备不吝投入
     
      通常来说,食品界的造假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仔细甄别就能被轻易辨别的傍名牌现象,一种是直接用品牌食品包装、名称等,企图以假乱真。
     
      傍名牌现象就是仿造雪碧的雷碧,还有康帅傅、粤里粤、RIQ鸡尾酒、脉劫、力口加酱油……这类傍名牌产品并不在意食品口感有多像,只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以求消费者的一时混乱进行购买。因此,往往消费者能够在品尝后迅速发现。直接使用品牌食品包装、名称则是更“高明”的一种造假。这类造假通常力求在口感、包装等方面更接近于品牌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销量与利益。
     
      在利益驱动下,这些食品造假的商贩并不吝于投入设备力量进行产品造假。像在今年七夕前被查封的某国际知名品牌巧克力的制假窝点,就拥有夹层锅、搅拌机、粉碎机等组成的完整巧克力生产线和一套生产口香糖的设备;而近来泰州警方破获的特大制售假酒案中,共查获制假设备、工具146套,假酒生产线4条……
     
      食品防范手段需升级加强监管人人有责
     
      面对这种猖獗的食品造假现象,仅仅依靠一方力量进行阻止显然不够现实,还需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机构、消费者等社会各界联起手来,将食品制假扼杀。
     
      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要关注一些不可复制的技术,从而减少产品包装被重复利用造成的品牌混乱。像在喷印二维码时候,墨水会随着食品包装边沿进行蔓延,这种蔓延带有随机性与唯一性,海南有单位就据此研制出二维码锯齿特征防伪技术,能够保障防伪标识的唯一性,避免复制、假冒现象的出现;当前大热区块链技术也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将其运用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中能够使食品的来源追溯更为可靠。
     
      除了食品企业要提升技术设备,加强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外,必要的监管手段能够对造假者进行及时打压,提高食品造假的风险与成本。对于监管单位来说,还需加强对企业生产环节的监管,面对食品企业分布散乱而人员不足这一难点,可以参照明厨亮灶政策在食品企业加装摄像头,进行网络监管。
     
      而对于个体消费者来说,当前食品安全并不是一个能够置身事外的事情,它极有可能对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因此,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候不要贪图便宜,需对食品是否正品进行仔细鉴别,切断制假食品的销路。另外遇到食品制假现象也要勇敢说不,对其进行检举揭发。
     
      食品制假售假源于部分商贩对于低投入、高回报的追逐,但通过使用劣质原料、滥用添加剂等手段制成的食品产品终会遭受人们的唾弃。通过对生产线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降低能耗成本、人力成本等实现食品企业效益的增加才是正道。

    (审核编辑: 林静)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