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罗斯国防工业创新发展

来源:网络

点击:2349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俄罗斯国防工业 新材料 增材制造 量子通信 生物技术 大数据 新能源

    俄罗斯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结合历史沿革、当前国防工业基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有着不同于欧美的运行特点。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俄政府希望国防科技领域成为创新的驱动力,从而拉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由此也逐渐形成了充满“俄式”色彩的国防工业创新发展模式。

    创新规划体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主要国防工业遗产。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创新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军工企业面临的技术和工业体系落后、机械设备老化、企业竞争力低下等问题,俄罗斯积极推进创新带动发展的战略,并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架构,通过完善的规划计划体系为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创新提供了制度保障。俄罗斯政府组织制定了“创新发展战略”“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并成立了工业发展基金、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基金等,已通过的有关创新发展的联邦级和地区级法律、法令、决议、决策及战略规划达170多个。

    2222

    2017年11月,俄联邦政府在索契召开了国防部及国防工业行业会议

    1.政府层面

    2011年12月8日俄罗斯政府批准并发布了《2020年前俄联邦创新发展战略》,为包括国防行业在内的科技创新起到了极大的引领作用。2016年4月颁布的《国家技术创新计划》是俄罗斯为在2035年左右开辟新的国际市场,占据国际主导地位而制定的,该计划将市场、技术、基础设施和研究院四大理念相结合,通过基础设施和研究院为整个计划提供人力和财政等方面的支撑,最终确定了包括航空网络、能源网络、汽车网络、健康网络、海上网络等在内的九大市场网络,以及数字建模、新材料、增材制造、量子通信、生物技术、大数据、新能源等13个优先技术方向。

    3333

    2.企业层面

    俄罗斯国防工业大型集团公司都通过制定创新计划落实国家创新战略,例如,俄罗斯国防工业公司(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和联合发动机制造公司的母公司)将升力螺旋桨和舵面螺旋桨电传动研究、树脂基复合材料一体化结构研究、用于未来发动机的新一代耐高温材料制造的涡轮零件设计要求制定等作为未来科技创新主要方向。联合飞机制造公司将大范围采用复合材料机身、飞发一体化结构、综合航电系统或一体化机载设备系统、提高作战效能、超级计算机技术、全寿命周期数字化支持系统等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

    4444

    俄“航空复合材料”公司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工厂制造MS-21窄体干线客机的复材机翼

    3.基金层面

    为促进国防科技创新发展,俄罗斯于2012年10月成立了先期研究基金会,其职能类似美国防部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对国防前沿技术研究项目给予资助,资助范围包括物理技术、生物化学和医学技术、信息技术等。下表给出了部分研究项目。

    创新途径

    俄罗斯国防创新主体结构繁杂,政府、科学院、大型企业、小型企业都有相应的创新计划,体现出各异的创新特点。例如,为了给企业与研发机构的紧密合作创造条件,2010年俄罗斯政府启动了国家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计划,包括了通信与航天、医疗、节能技术、信息技术、核能技术领域,体现了国防科技创新的开放式特点;俄罗斯国防科技创新的具体项目很多都包含在各大军工集团的创新计划之中,体现了创新的集团化特点;俄罗斯国防科技创新还有区域化发展特点。具体的创新发展模式如下。

    5555

    1.推动国防工业企业多样化经营,拓展资金渠道

    2017年2月底,俄罗斯在“索契-2017”论坛上召开了“国防工业系统多样化和地方化发展”的圆桌会议。会上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和副总理罗戈津的发言充分体现了当前俄罗斯军民协同发展的新理念,也带动了对国防工业系统创新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

    俄罗斯军事工业委员会副主席罗戈津不止一次强调要转变国防工业发展思路,加强“多样化经营”某种意义上说是俄罗斯“军转民”思想在国防工业企业中的体现,旨在增加民用产品在国防企业收入中的比例。俄罗斯工业领域传统上的军强民弱的特点造成了“多样化经营”羸弱的基础,但由于在可预见的未来(2020年后)俄罗斯在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目标之后,国防采购的数量难以持续增长,加之国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促使“多样化经营”的概念近期获得俄国防工业管理人员的极度青睐。在第八届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亲自主持了“民用航空制造业发展问题”会议,显示了俄罗斯自上而下对民用市场的厚望。对俄罗斯国防工业企业来说,“多样化经营”概念的核心是在保障国防订货完成的同时加大民品生产力度,转变商业模式,拓展资金渠道,通过开辟民用产品市场维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俄罗斯在2014年底出台了《工业政策法》,其中第四章为“国防工业系统中的工业政策特点”,在第21条第4款第8点中专门提出:“在创新技术和军用、特种和两用的高技术产品研究和研制方面发展小型和中型企业主体。”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业政策法》此前的草案中并无这一点,也就是说在俄罗斯国内已经逐渐地把很多非国家企业的中小企业列入军品供应商行列。另外,俄罗斯还在对军标进行持续的修订,力争与民品通用,进一步扫除民用商品为武器装备所用的障碍。这些初露头角的促进措施也为我国军民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借鉴。

    2.加强园区建设,带动国防工业基础能力发展

    为落实“国家技术创新计划”,俄罗斯鼓励包括国防行业在内的工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将工业和科技园区发展作为国防工业系统企业迈向新工业模式的先进工具,体现了区域化创新的特点。

    俄罗斯规划的工业园区主要在以下五个方向发挥作用:①供应商多元化;②小型商务发展;③未来工业项目实施;④行业人力资源发展;⑤促进行业科学发展。2012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选择了25个区域创新园区试点项目,涉及新材料、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工业园区是俄罗斯国防工业整体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往往围绕某个国防产品领域包含大量最终产品制造和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分支。从区域和专业角度考虑,这些园区实际上构成了俄罗斯版的“制造业创新网络”,以斯摩棱斯克复合材料业务集群为例,形成了以新材料为主的围绕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工业群,推动了国防工业发展,同时兼顾军用和民用。

    在园区政策框架下,不支持单独公司的计划,而支持联合计划,目的是快速提高园区中多个参与者的竞争力。当然,相关的拨款通常不是支持地方全部设施,而是扶持具体园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建立关键专业职业教育计划或园区内集体使用的行业专用基础设施等。在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俄罗斯促进国防工业和两用技术发展、更大效率发挥国防工业经济带动作用的重要手段。2013年起,政府连续5年每年拨款50亿卢布支持园区建设。2015年,俄罗斯工业园区在职人员达13万人,工业税收和关税额增加了330亿卢布。园区发展促进了生产率提升、新公司建立、地区工作岗位增加,成为带动俄罗斯跨入更高技术层次的激励工具。

    俄罗斯政府和商业界在“国家技术创新计划”基础上为工业和科技园区提供国家扶持,起到了推动创新活动的作用,使俄罗斯工业企业能够在未来国际市场上占据应有的地位,实现工业“超前发展”。

    3.搭建统一信息系统平台,促进开放式竞争

    对俄罗斯来说,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已经成为国防工业管理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目前,俄罗斯统一信息平台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在2012年出台的《国防采购法》中明确提出,建立含有国家国防采购结算信息的统一信息系统,遵守俄联邦保密法要求的相关人员可访问国家国防采购统一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存储、处理、提交和使用,联邦国防事务机关被授权进行国家国防采购统一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跟踪职能。俄罗斯在2015年后已经建设含有国家国防采购结算等信息的统一的信息系统,系统中包括采购法律法规,典型合同和典型合同条款文库,采购计划和采购路线图,采购监督、审计混合检查结果,不诚实供应商名录,申诉、计划内和计划外检查及其结果名录,银行担保清单,订货方签订合同名单,保障国家国防需要的商品、工作、服务目录等信息。通过不断更新的系统数据可以实现对合同执行方、合同进程的实时跟踪,从合同执行过程中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统计数据,为后续供应商的选择提供参考。

    在《工业政策法》中也提出建立国家工业信息系统,目的是保障工业政策实施和鼓励工业领域活动方面的情报信息,提高关于工业现状及其发展预测方面信息交流的有效性。俄罗斯还建立了工业园区、技术园区和集群地理信息系统,对俄罗斯相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整理、分析和图形显示,2015年,该系统在“国家与治理”奖项获得了“普罗米修斯”全俄罗斯网络奖金。

    这些平台的发展增加了国防采购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助于在国防工业系统引入外部竞争,增强军民协同,以开放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增加管理有效性。可以说,互联网深刻改变着全球经济、利益和安全格局,俄罗斯以此为手段提升国防工业管理效率顺应国际发展潮流,也为军民融合提供了平台。

    启示

    通过对俄罗斯国防工业发展创新模式的分析,可总结如下启示建议:

    国防工业企业发展聚焦主业,始终以满足国家武器装备建设需求为主线,同时结合国家长期战略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军民品发展的动态平衡,灵活分配企业内部资源和项目,拓展生存空间;

    在国防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强政府企业联合、促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多机构共享机制建设,使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最大化,尽可能的服务于国防工业企业和机构的研究研制工作,推动国防科研能力稳步提升。

    加强互联网与工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工具手段建设,扩大有效信息的推送范围和速度,使更多的满足创新和军用技术发展要求的国防工业企业及外部中小企业纳入到军品配套供应商之列,保持竞争活力,持续拉动国防工业整体实力提升。


    (审核编辑: 智汇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