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制造 如何炼就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204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大国制造

     

    5月23日,上海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栏目组进行了大国制造,如何炼就的节目录播。嘉宾有真彩文具董事长黄小喜,汉德资本主席、原德意志银行亚太投行执行主席蔡洪平,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博世集团中国区总裁陈玉东,中国商飞海外特聘质量管理专家李沪训,移动互联网学者李易,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秘书长、前华为、施耐德、海尔智能制造高管曾玉波。

    嘉宾们就三个议题进行了头脑风暴。

    议题一:如果这次工业4.0赶不上,我们必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议题二:中国更需要任正非,而不是雷军。

     

    议题三:中国资本过剩,残杀中国工业2025

     

    在此小编不做分享,等节目播出,您再领略嘉宾高水准分析。

    根据现场录音,智汇小编重点整理了嘉宾们对“中国制造2025,能否实现弯道超车?”的讨论。基于“乐观,谨慎,不看好”三种态度,嘉宾普遍选择乐观与谨慎。

    曾玉波的观点:非常乐观。

    他认为从先看点,不看面的角度,中国在某些行业,某些企业已经超越世界同行业,已经是领先水平。例如家电行业的海尔,例如通信第一的华为。

    制造业的发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是机械技术的发展。整个民族的积极性与制造业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有必然的关联。他今年组织了汉诺威参观团,在参观德国刀等生产企业时,发现公司总裁用的是非智能手机,当问之为什么不用智能化的手机,答曰:不关心。

    曾玉波评论:一个对智能化不关心的企业,我不相信未来20年能够把产品真正升级做好,而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发展,在追赶,最后实现超越。

    蔡洪平观点:谨慎,总趋势乐观。需要将存在的可能问题看到,发展方向明确。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合力发挥,势不可挡。但改革要谨慎,国家整体布局要明晰。在国家政策上,钱要用到刀口上,向深度和广度进军,要参加国际整合。

    黄小喜的观点:乐观

    中国要2025实现全面工业化,2035进入世界制造业中等水平,2049要成为制造强国的愿景,改革30年取得的成绩,可以成为基础。

    后续30年积累的资本,市场的需求,可持续政策支持,30年实现弯道超车可行。

    主持人的总结:对于弯道超车,我们要反思更多,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妄自菲薄。圆珠笔的小笔头,表现的是大国匠心。国家强大,首要的必须是工业强国。

     

     

    (审核编辑: 智汇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