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得到消息,甘肃省农科院藜麦研发团队在于白俄罗斯交流过程中发现当地虽然不种植藜麦,但对藜麦相关品类产品需求日渐增大。由此,该科研团队依据该国家的气候环境、生产条件等,携带研制出的陇藜1号、陇藜4号两个品种进行推广交流,并为其藜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实际上,藜麦也不是我们国家的原产作物,这一作物早先生于安第斯山脉,具有喜爱冷凉、高海拔的特殊属性,在我国仅有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人们不断追求食材的新鲜健康,藜麦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选为最适宜人类的全营养食品,因独特营养价值日益受到关注。藜麦产业因此在我国迅速发展。
但受限于品种匮乏、生产条件严苛,当前藜麦只在我国山西、甘肃、内蒙古、青海等地区种植。如何让分散的力量汇聚,共同发展藜麦产业?十月中旬,这些西部城市近40家藜麦产学研单位和企业组织成立了中国西部藜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计划通过这种方式集合力量发展藜麦产业。
在发展藜麦产业上,有的地区具有天然优势,甘肃天祝县就是这样一个地区。该地高寒的高原气候属性难以发展其他作物,却正适宜藜麦的生长。为此,该地制定了藜麦产业规划,在品种选育、种植规范、加工生产、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方面做出布局和规划,力争全面造国内藜麦产业的种质资源中心、种植中心、生产加工中心、技术标准中心、产品交易中心。得益于持续不懈发展藜麦产业,该地于今年11月被誉名“中国高原藜麦之都”。
藜麦作为一种作物,在收割后需要经历烘干、脱皮、精选等加工才能变成人们日常接触到的藜麦。当前对作物进行初加工的设备已经相对成熟,甘肃某食品公司就依托当地丰富的藜麦资源,建造起藜麦烘干、脱皮、精选、分级包装加工生产线,加快藜麦出产速度的同时,推动品牌的迅速发展。
利用藜麦为原料制作藜麦粥、藜麦饼干、藜麦粉等深加工产品更是不少企业乐于选择的增收渠道。当前武汉、山西、甘肃、青海还等地都尝试对藜麦进行深加工创新,在即将举行的第27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将会亮相。其中武汉的藜麦烘焙食品由企业联合高校共同研发,旨在推动深加工产业加速、多渠道发展。
青海西州的发展更晚一些,直到五年前才成功试种藜麦,这也让其直接摒弃藜麦的初加工产业,全力推进藜麦深加工。据统计,直至去年,该地仅种植藜麦的企业就达到二十余家,还拥有6000吨的藜麦加工生产线。该地将藜麦深加工制成藜麦奶昔、罐头、挂面、饼干、藜麦酒、藜麦营养粥等多种形式,不断拓充发展藜麦产业。
在人们愈发重视饮食健康的当下,藜麦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各方也不断投入机械设备、资金力量等发展藜麦产业。在这一推动下,相信藜麦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加快实现产业兴盛。
(审核编辑: 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