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干榨净“点金术” 提高产品综合利用率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923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吃干榨净

    如何延长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让产品卖上好价格?如何把初级产品“吃干榨净”,提升综合利用率,避免资源的浪费?这些都是食品工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不少地方企业积极通过深加工,使用先进的保鲜、精炼技术以及超微粉碎设备等,把水稻、枇杷、牡丹吃干榨净,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保鲜、精炼等技术 提升稻米综合利用率
     
      由于水稻种植加工多处于分散种植、粗放加工、产能效率不高的状况,“小、散、低”的加工格局以及粮食储藏不当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食损失浪费。为此,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延长产业链,让水稻衍生出更多产品,加快水稻加工产业升级势在必行。据悉,某企业采取梯度烘干、CO2保鲜等先进技术进行贮存,有效地避免稻米长时间堆砌内部蓄热而导致发霉、变质情况,进而延长了大米的保质期。
     
      此外,为了提高稻米的综合利用率,提升附加值,有企业通过浸出、精炼油脂设备研发出稻米油。值得一提的是,米糠经过压榨工艺制成米糠油,同时产生的米糠粕,再通过提炼技术加工出米糠蜡、卵磷脂与谷维素等高附加值的产品。还有,稻壳可以用来发电,而从稻壳灰里能够提炼出白炭黑,可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等等。可见,稻米通过吃干榨净,既提高产品附加值,又提高综合利用率。
     
      吃干榨净枇杷 提升产品附加值
     
      提到枇杷,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枇杷味道甜美,营养丰富,又有润肺、止咳等功效,兼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不少枇杷深加工产品,如枇杷膏、枇杷酒、枇杷饮料、枇杷罐头以及植物酶制剂、保健品等。不仅如此,枇杷花、枇杷叶、枇杷果核也具有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枇杷叶可以通过干燥设备制干,再与其它药材一起制成枇杷膏。
     
      而采摘下来的枇杷花瓣、花蕾,经过清洗、烘干、炒制、提味等工序,把枇杷花瓣、花蕾制成花茶,变废为宝,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笔者获悉,浙江某地合作社引进先进的枇杷深加工生产线,不断深挖深加工产品,延长枇杷产业链,提高产品综合利用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据了解,该地枇杷产业近3年年均产值逼近1亿元,也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
     
      超微粉碎等技术 助力衍生更多牡丹产品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其具有观赏、食用、药用价值,深加工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直以来,“牡丹油”被称为“液体黄金”,主要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不会改变牡丹籽有效成分,并且保留大部分营养价值。牡丹籽不仅可以制成牡丹籽油,由于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通过超微粉碎设备,研磨成细腻的牡丹粉,可以用作添加剂,加工成面粉、点心等等。
     
      目前,有地方围绕牡丹“深加工”做足文章,相继研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粉、牡丹食品、牡丹酒、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等各类牡丹产品超过200个,有效地延长了牡丹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根据业内人士介绍,牡丹的根、茎、皮等也具有经济价值,如果企业继续深挖产品链,牡丹深加工产品会翻倍增加。
     
      小编结语:无论是稻米,还是枇杷、牡丹都可以通过深加工,利用保鲜、精炼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延长产品链,吃干榨净,衍生出更多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并且提高了稻米、枇杷、牡丹的综合利用率,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资源,很好地响应了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审核编辑: 林静)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