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8日,根据TechInsider的报道,Google旗下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将被丰田收购,虽然价格还没有公开,但交易近乎完成。
2013年Google收购波士顿动力机器人,2016年黯然出售。从媒体披露的Google内部文件中,原因主要有两个:
波士顿动力公司和Google其他部门的合作就像一堵墙,理念不一致。
Google认为波士顿动力短期无法商业化,已经失去了耐心。
但是,如果连市值5000亿美元的Google都无法容忍一个不赚钱的业务,那么市值不到Google1/3的丰田,难道就可以吗?
另一方面,Google正在重金投入DeepMind,甚至还一直坚持Calico事业部(这个事业部研究治愈死亡的方法)。Google有很多部门都无法在短期商业化,那为什么一定要放弃波士顿动力机器人?
更何况,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在它们所在的领域,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
Google和波士顿动力:矛盾重重的财务、产品和技术
先从Google说起。
去年11月,媒体披露了一次Google内部会议,由JanathanRosenberg召开,他是Alphabet首席执行官LarryPage的顾问。他在会议上说:“像我们这种规模的创业公司,不能把超过30%的资源花在需要10年才能取得进展的事情上……我们要创造营收来覆盖费用,这需要有个时间表,这个时间表必须安排在几年内。”
会议上波士顿动力CEOMarcRaibert的观点针锋相对,他表示说:“我坚信,想要打造产品就只能按照我们在波士顿的做法。我们不是各位眼中那种要建造空中楼阁的人。”
归结起来,Google和波士顿动力有3种类型的不契合。
1、财务:Alphabet的重组,让波士顿动力必须接受华尔街的拷问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PacificCrest分析,Alphabet非Google业务,每年损失超过15亿美元。而GoogleX是造成Alphabet损失惨重的“罪魁祸首”,估计其损失高达2.82亿美元。作为波士顿动力公司,在Google改组成为伞形信托架构后,必须直接面临华尔街的拷问。
2、产品:轮式机器人or多足机器人?
一个Google内部人士认为,消费级的服务机器人要简洁易用,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案是:使用轮式作为机器人移动的核心。
但波士顿动力呢?这个最早出生于MITLegLab的公司,基本就是个多足的大本营:
Atlas机器人:双足机器人,能够稳定在崎岖地形上行走;
大狗机器人:四足机器人,专门为美国军队研究设计,可以和士兵协同作战;
小狗机器人:用于运动研究与教学的四足机器人;
LS3:四足机器人,帮助徒步士兵驮运他们的负载,对于崎岖的地形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PETMAN:人形机器人,用于测试化学防护服;
猎豹机器人(CHEETAH):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四足机器人;
沙蚤机器人(SandFlea):轮式机器人,最大特点是可以跳跃到30英尺的高空实现越障;
RHex:六足机器人,如同蟑螂一般具有很高的机动性;
RiSE:六足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如同壁虎一般是可以爬垂直地形,如墙壁、树木和围栏。
要进入家庭,多足机器人现在显然还不成熟,假设一旦摔倒压伤用户,很可能会引发Google的公关灾难。对于想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的Google服务机器人来说,波士顿动力的积累非但没有成为优势,反而成为阻碍改革的劣势。
3、技术和专利池:无法助力公司核心业务
最重要的,Google的本质还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也意味着,以机器人实体为主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如果不能【独立】生产出产品,那么它在专利、知识产权的积累,并不能很好支持Google的集团业务。这也是它和Deepmind最大的差别,即便Deepmind在未来十年都不能生产出单独的商业化产品,它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深度强化学习算法上的积累,不仅能够增强Google的专利池,也能和其他产品结合,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综上,对于Google来说,波士顿动力在财务、产品和技术专利上,都很难给整个集团带来太大的好处,再加上文化理念不合,合作也不愉快,出售也就成了无奈但并不出人意料的结果。
丰田就能讲好故事吗?
去年底丰田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PaloAlto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16年1月,丰田研究院(TRI)正式在硅谷成立。左为丰田研究院负责人、前DARPA机器人挑战项目负责人GillPratt,右为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
这次收购的主体是丰田研究院(TOYOTAResearchInstitution,TRI)。去年底丰田宣布投资10亿美元在PaloAlto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2016年1月,丰田研究院正式在硅谷成立,其大部分研发的技术跟汽车有关,但另一个重要方向是家用人工智能产品。后者未来可能跟日本助老助残机器人业务发展有关。
1、来自于DARPA的Google机器人团队
其中,DARPA机器人挑战赛负责人GillPratt担任研究院的负责人。
丰田研究院成立后,就开始不断从Google挖来机器人的人才。
2016年1月,Google机器人部门联合创始人JamesKuffner辞职,加入丰田研究院。
紧接着:
1月,波士顿动力运营经理JosephBondaryk加入丰田研究院
2月,Google机器人部门高级机器人专家PhilippMichel加入丰田研究院
4月,Google机器人部门高级系统和硬件工程师AdamGeboff加入研究院
综上,致力于收购波士顿动力公司的丰田研究院,其实是“自己人”。来自波士顿动力公司起源地DAPAR的GillPratt,Google机器人部门的多位专家,他们对波士顿动力极其了解,而且有很强的内部关系。
2、长期研发的理想
这些来自DARPA和Google的专家很清楚波士顿动力的技术和产品实力,也明白当下面临的问题。但是他们依然相信丰田研究院和波士顿动力的结合,能够创造出新的活力。
因为在根本上,丰田研究院就和Google有不同的理想。
丰田研究院三大硬性规定,注意第三点“增强室内产品的移动性能”,跟日本助老助残机器人市场需求大有相关。图片来源:TRI
Google希望波士顿动力能够早日商业化,而波士顿动力希望能做基础的研究。
而丰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就主要从事研发,在美国几所大学建立研究项目,似乎没有特别在意产品的商用转型。Pratt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说,研发和人才储备是其当前的工作重点,未来落地产品必然是汽车和机器人,但从Pratt的态度看丰田研究院对短时间内变现并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我们才开始迈出第一步,就是在学校建立基金和开设长期研发项目。”
2015年Pratt在接受IEEE采访时表示,对于机器人来说,深度学习等软件技术十分重要,但硬件技术也同样重要。当时丰田研究院还成立不久,并没有硬件开发团队,而Pratt认为将来要降低成本并提升机器人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们还需要更好更便宜的sensor和actuator,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机器人没有投入市场商用的部分原因,”Pratt说:“但事情好就好在:我不知道地球上还有哪家公司比丰田更会制造硬件,因此我认为丰田是同时实现性能提升和价格降低最好的公司。”Pratt认为,这也正是机器人领域的所需——丰田强大的硬件制造和设计能力能够使其将机器人产品的性价比实现最优化。
3、技术和专利:很好契合公司核心业务
作为以机器人实体为主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公司,对于丰田的作用就好比Deepmind对Google的作用。这意味着,即便波士顿动力机器人没法完成大家喜闻乐见的消费级产品,它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也对丰田公司很有价值。一个很好的例子是,iPhone的触摸专利也是来自于其他产品。所以波士顿动力也很可能会产生改变未来产业格局的关键专利,推动丰田集团在服务机器人、汽车等产业的发展。
而如果波士顿动力能够生产出【独立】的市场化产品,丰田强大的硬件生产和全球销售渠道,也能够快速的把产品销售出去。
因此,对于丰田研究院来说,在注重研发和人才储备、短期没有变现压力的方针下,波士顿动力还能对硬件业务有很好的补充,这便是非常好的收购对象了。
波士顿动力是一个很好的公司,有强大的技术和专利积累,也有一群理想主义的创始团队。但作为一个以机器人实体为主的公司,它和Google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相比之下,丰田研究院无论从方针还是背后的硬件背景,都和波士顿动力更为契合。
Google讲不好的故事,或许能由丰田再续篇章。
(审核编辑: 智汇小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