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的方向、困难与关键

来源:郭朝晖·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走向智能研究院大数据首席研究员

点击:6171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 制造业 智能化

    4年前,我以知识分子联谊会的名义邀请GE公司专家到宝钢介绍工业互联网。那时,人们对这个概念还普遍感到陌生,后来才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热点。但是,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典型的事件是GE Predix的推进计划受阻,给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泼了一盆冷水。工业互联网的前途到底如何,应该如何发展?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

    对于工业互联网,人们一直存在各种困惑:与商业互联网有什么区别?主要应用场景是什么?与企业已有的信息系统有什么关系?Predix受挫是不是意味着工业互联网走下坡路?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从互联网以及工业的本质谈起。互联网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帮助人们突破了物理空间对信息交流的约束。互联网的发展过程,是性能不断增加的过程,也是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实时性、可靠性不断提升的过程,是向更重要的应用场景渗透的过程。互联网进入工业场景的技术基础,是它逐渐能够满足工业对实时、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最近一年多,很多人发现:工业互联网的热度似乎降低了。要理解这种现象,不能要从技术角度看,更要从经济性上看。而从经济角度看,不仅要看到数据传输和存储成本的降低,还要看到工业互联网支撑的业务活动是什么、有多少、效益何在。Predix受挫,可以看到市场推广遭遇困难。笔者认为,合适的应用场景少是导致推广受挫的外部原因。 应用场景难以拓展的原因,与工业自身的特点有关。

    针对个人时,互联网可以在一夜之间迅速推向千家万户。但在工业领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工业企业的问题和需求都是个性化的,对可靠性、确定性的要求很高。这会对技术的推进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以采购为例。采购私人用品时,人们往往看到照片和价格就可以下单。但工业企业采购时,可能要求各种认证资料和试验数据,要对供货商的资格和信誉进行评估,还可能需要具有精深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进行线下对接。这自然会对互联网的应用带来许多额外的麻烦和困难。所以,工业互联网的推进节奏不会像商业互联网那样,不能追求过快发展,欲速则不达。宁振波先生提出:“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网’”。这就是强调工业互联网的工业特征。

    限制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工业互联网的思想和理念与我国宣传了多年的两化融合、两化深度融合相近。技术的进步是一点点积累的,很少骤然出现让人耳目一新的案例。这也导致了很多困惑。比如,工业互联网与已有系统的关系如何?要不要对原有信息系统推倒重来?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与已有信息系统存在功能上的交叉点是正常的。为了降低技术和投资风险,合适的做法可能是:在保留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把新增功能放在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如果确有必要,再找合适的时机,把原有系统的功能迁移过来。

    要推进技术发展,就要按规律办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一定是个渐进的过程。而技术的先行者,往往将技术用在价值大、技术难度低的场景上。工业互联网技术也不例外。比如,GE把工业互联网技术用于飞机发动机诊断,就应该有这样的考虑。但现实中,像飞机发动机这样高端场景并不多。同样的技术、用在不同的场景下,经济价值是不一样的。例如,用在飞机发动机上具有经济性,用在玩具飞机上就可能亏本。具有经济性的场景少,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

    然而,所有新技术的应用都是有困难的。困难不是停滞不前、拒绝采用新技术的理由。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要善于找到合适的技术应用场景,还要善于为新技术的应用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为了分析其中的规律,先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 金凤科技、塔里木油田等公司的设备往往部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生活环境恶劣。通过互联网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可以让劳动者远离设备现场,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社会效益显著。对企业来说,也可以降低劳动成本。

    · 天远科技有限公司用互联网监管各种运输机械。运输机械工作室,往往也远离管理者。管理上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通过互联网远程监管,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漏洞,显著减少用户的损失。

    · 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攻基础工业能源效率的提升。用户的用能、产能设备常常分布在数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并隶属于不同的部门。但是,能源的产生和利用必须保持动态平衡,才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优也公司利用工业互联网解决了这个问题,每年创造数千万的效益。

    · 宝武集团把四个高炉、六个冷轧车间的部分控制室集中起来,让同一批人管理多地的设备,大大体提高了劳动效率。

    这些应用的场景看似差别很大,其实有很多共性。首先,案例都用在价值大的场景,经济性相对较好。其次,这些场景都与空间距离大有关、能够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最后一点:往往要应用多种新技术、克服多种类型的困难。比如,GE、天远公司还利用了大数据技术;天远、优也、宝武都涉及到管理的创新或优化;天远、优也都涉及智能技术。

    工业互联网的推进遇到了困难,但前途却是光明的。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资源的重新配置。而工业互联网就是工业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工具,对创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工程院《中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智能制造的发展过程看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三种模式的演进。其中的网络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工业互联网是用来配置资源的,但它适合配置什么资源、如何配置资源?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再来分析问题。在笔者看来,互联网配置的资源可以分成物质和知识两类。

    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本质就是更好地共享物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冲突和风险。优也公司对能源介质的管控其实就是资源配置。设备、物质、厂房、备品备件的共享也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原理,与大家熟悉的共享经济类似,关键往往在商业和业务模式的创新,这里就不展开了。

    知识资源也可以分成两类:数字化知识、作为知识载体的人。知识资源和物质资源有个重要的差别:知识一旦产生,可以无限次共享、重用,边际成本却接近于零。我们强调知识的共享和重用,是因为这个方向的机会很多:大数据促进了知识的产生和存储,互联网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共享。两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会把人类带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有着巨大的价值空间。GE、天远公司就是典型的案例。

    宝武的集中监控就是对人力资源共享的典型案例。共享不仅能提高劳动效率,还能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来工作、提高劳动的质量。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把人的劳动强度降下来、让劳动效率再次提高。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人的“共享”有着巨大的机会空间。为此,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逻辑:互联网提高了企业的资源配置能力,也会让管理和控制过程更加复杂;智能化不是让人失去工作,而是让人承担价值和重要性更大的工作。这时,管理者的时间成本就会很高;管理者的职位越是高端,时间成本就越高。为了减轻人的工作量和复杂程度,需要让机器承担更多单调和重复性的工作。这就是智能化的意义所在。

    在天远的案例中,管理者不必时刻盯着成千上万条的数据。只有当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机器才会将信息报送远方的管理者。所以,一个人可以有效地管理成千上万台的机器。

    工业大数据、智能化和工业互联网的综合运用,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能力显著提升。这一点,对中国企业的意义特别重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最显著的短板往往是在管理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管理上很容易出现漏洞。管理不到位时,不仅会带来大量的经济损失,还会让技术工作变得困难。通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使得这两个问题迎刃而解。

    事实上,无论是天远还是优也,都是在用信息技术弥补管理上的漏洞。用ICT技术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可能是中国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方向。

    用技术解决管理问题时,往往涉及到技术之外的问题,如局部和整体利益的冲突。事实上,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利益结构的调整都是企业的责任和权限所在,不是单纯依靠技术就能解决的。

    为此,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往往决定于企业家的能力和智慧。只有企业家愿意推动企业的改革,让企业走向转型升级之路,才能为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创造价值空间。这一点,需要相关人士清醒地认识到。

    (审核编辑: 智汇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