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2019年上半年中国乳制品产量为1306.4万吨,同比增长6.6%,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开始回暖。而其中,随着传统乳企扎堆杀入低温奶市场,低温奶成为乳制品行业的一匹黑马,这也加速了巴氏杀菌市场的成长。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液态牛奶市场中低温产品占比为15.6%,到2017年则达到了19.2%,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8年起的三年内,低温鲜奶品类在中国市场预计将以18.5%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到2021年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70多亿元。
低温奶与常温奶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杀菌工艺,常温奶一般使用超高温杀菌技术进行杀菌,135℃-150℃的高温能充分破坏牛奶中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所以常温奶有很长的保质期。
而低温奶采用的是巴氏杀菌技术,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此法可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这也是为什么低温奶需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保质期也极短。
第二种是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分钟,与前者相比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过高的温度也会带来一定的营养损失。
随着巴氏杀菌技术的成熟,市面上的巴氏杀菌设备类型也在不断丰富。根据杀菌工艺不同可分为热水循环式杀菌、蒸汽式杀菌、淋水式杀菌、侧喷调理式杀菌等;根据机体结构不同分为单罐杀菌锅、双罐杀菌锅、双罐并联式杀菌锅、立式杀菌锅等;根据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网带式巴氏杀菌冷却机、滚杠式巴氏杀菌冷却机、隧道喷淋式巴氏杀菌机等。
在牛奶的冷却环节,巴氏杀菌设备主要有两种制冷方式:压缩机制冷和冷水循环制冷。压缩机制冷的方式速度快,效果好;冷水循环制冷则是利用水循环物理降温,相比前者更易控制,效率更高,且对牛奶风味不会造成损坏。
如今,低温奶消费的趋势向好,资本不断涌入市场,生产企业对牛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在倒逼设备制造商对巴氏杀菌设备和技术进行创新升级。据了解,北京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巴氏奶杀菌温度降至72℃/15s,并通过结合陶瓷膜微滤除菌技术,较大程度地将牛奶中的活性免疫蛋白和活性乳铁蛋白等营养成分保留下来,并达到普通牛奶的1800倍。
从今年年初开始,关于实行奶业振兴的文件不断下发。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行奶业振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内蒙古、黑龙江等一批奶业重点省份也陆续提出地方版本的奶业振兴实施细则,低温奶市场的风口已然来临,这也将成为巴氏杀菌设备市场强而有力的发展驱动力。
我国巴氏杀菌行业日渐成熟,也涌现出了一批行业领头羊,市场潜力的巨大更是毋庸置疑。巴氏杀菌设备制造商要不断地面对新局面做出适应性调整,积极拥抱市场,切合生产企业需求。
(审核编辑: 智汇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