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为安全带上“紧箍咒” 技术为其再上“安全阀”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830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自热食品

    以自热火锅为代表的自然食品在2016年“横空出世”,到2017年被冠以“网红”称号,因其方便、快捷、不插电、不开火、种类丰富等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也为方便食品行业带来新的生机。当前消费市场,“懒人经济”唱主角,自热食品备受青睐。不过,自热食品安全亟需带上“紧箍咒”,加上“安全阀”。   


    自热食品热度不减 政策为安全带上“紧箍咒”   


    自热食品因其方便、快捷、新奇等特点恰当地迎合了“懒人经济”的需求,瞬间销售火爆。数据显示,2017年自热火锅是某电商平台所有食品中增速最快的“黑马”,在购物节中更是呈爆发式增长。而2018年双十一、双十二,自热火锅再次受到热捧,热度依然不减,成为被疯抢的对象。但是,对于自热食品安全性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   


    日前,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通过,并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明确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带加热食品”,否则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此外,成都日前也出台《方案》,明确要求生产方便火锅应具备4项基本条件,确保产品安全。   


    行业人士表示,自热食品主要利用化学作用进行加热,在化学作用条件下可能存在爆炸的风险。倘若操作不当或产品设计不合理,包装盒则会因为透气性差,短时间迅速膨胀,可能被撑爆,引发小“爆炸”。当然,也不排除高温水蒸气或者热水喷出,把人烫伤。因此,地方条例、方案的出台对于防止自热食品带来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化与升级 技术再为安全加上“安全阀”   


    如今,在自热火锅的拉动下,自热酸辣粉、自热米饭、自热螺蛳粉、自热炖粉、自热米线等自热食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同属于自热食品,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仍然不容小觑。面对制定自热食品行业标准的呼声此起披伏,部分地方也已为安全带上“紧箍咒”。不仅如此,各大自热食品加工企业更要重视技术、品质方面的优化与升级。   


    据了解,国内自热食品一直采用高温高压杀菌技术,虽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但自热食品的色泽、风味、营养丧失较多,产品的色香味形均不佳。   


    在此背景下,不少方便食品企业加强了技术创新,采用真空冻干技术,通过真空冷冻干燥机处理肉包、蔬菜包和调料包,使其中的水分不通过液态而直接升华成,留住自热食品自然风味、口感和营养。   


    除此之外,为防止使用者在使用自热产品时被烫伤,某企业还通过准确地调配发热铝粉的配比,及对发热包包装无纺布吸水时间的反复测试,实现严格把控发热包启动时间,并采用安全泄气孔和更易开启的外盖,进而增强了自热产品的安全性。另外,一研究室正在研发自蔓延高温加工技术,不加水,不会产生水蒸汽,既安全又便利。   


    据统计,我国民用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年增速超过20%。相信条例、方案等相关政策的制定并出台,以及自热食品行业人士创新研发,产品安全优化与升级定能真正让消费者安全、放心地享受自热食品带来的便捷。

    (审核编辑: 智汇婷婷)

    声明:除特别说明之外,新闻内容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