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联动 协同发展 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大湾区 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论坛在杭州举行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4735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长三角 石化大会

    本报讯(记者  翁国娟)9月20日下午,第十届国际石化大会暨首届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论坛在杭州举办。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十几位来自长三角重点石化园区的主要负责人、石化行业资深的专家、学者及长三角石化行业的代表等,围绕“如何强化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这一热点话题,嘉宾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傅向升副会长到会致辞,并畅谈了自己对于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是为了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打造我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长三角石化产业在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据联合会最新统计:目前全国石化园区共676家,长三角区域有102家;2019年石化园区30强榜单中长三角占13强;2019年石化园区潜力十强中长三角占四强;2019年全国石化产业销售收入超500亿的园区共47家,长三角就有14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强劲的市场需求及突出的区位优势,使长三角石化产业完全具备了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产业一体化发展先导区的先决条件。对于如何有效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傅向升建议:首先,产业链协同要先行。谋划四省市石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统筹,既要考虑产业链自身协同,如产业布局规划、原料与资源共享、产品链上下游互供、产品结构差异化等;也要考虑石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协同发展;其次,协同创新很关键。四省市应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做好创新与产业的对接,共建石化创新联盟;第三,绿色协同发展很重要。可以探索并建立长三角区域“三废”公共监测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三废”的监测预警及信息与治理技术的共享;探索并建立固体废弃物统一的收集处理,循环再利用公共中心;可以探索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公共服务平台,既可以节省大型救援设备资金投入、提高大型救援设备使用效率,还可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事故应急救援联防联治;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石化产业责任关怀联盟等等。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介绍了国家石化产业“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的进展情况,提出定位石化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水平、精细化、准确性,是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要突出四个原则:第一、强化石化。石化应在在“十三五”产业链优化、布局的优化、上下游合理性优化、企业之间结构的优化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其次是整合传统化工。整合地炼、化肥、氯碱、农药、染料、涂料等传统行业企业数量,培养重点领军企业,带领行业向前发展。第三是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化与补短板两手抓,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复配技术,解决基础材料和用户之间最后一公里问题。第四是升级化工新能源。“十四五”石化要突出高端化发展特点,体现选择性的发展模式,并要贯穿行业发展始终。

    上海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马静做了题为《区域联动,推动长三角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谈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各方都在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寻找合作机会,培育增长新动能。石化产业是长三角的优势产业,应当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前列。上海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重点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一致认为应该携起手来,于是“长三角化工一体化发展联盟”应运而生,迎来首批16家会员的加入。该联盟的成立,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包括石化联合会、长三角合作办公室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为此联盟委托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开展长三角地区石化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规划研究;组织专家到相关园区开展实地调研;兄弟园区之间加强走访互动,对共性问题进行研讨等。下一步,联盟将致力于:做好长三角石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可落地;发挥各省市比较优势,提高区域石化产业发展协同度,实现行业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合理搭建一体化合作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机制创新努力消除行政分割,争取实现长三角范围内同城化、一体化、便捷化;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生产要素协同体系,不断优化信息共享、资源互补的协同创新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这两个关键字眼,加强园区间合作联动,全力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有吸引力的世界级产业石化集群。

    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文华在会上做了题为《长三角杭州湾湾区石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的报告。从打造杭州湾大湾区石化产业集群的角度,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做出了思考。他说,整个杭州湾大湾区有四大优势:经济优势、港口优势、交通优势、人口优势。上海占全国城市GDP第一位,杭州、宁波分别是第10位和第15位。上海是金融中心,杭州有以互联网创意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宁波有强大的制造业,这是经济优势。宁波舟山港在2017年已经突破10亿吨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上海洋山港有中国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保障大产业发展。湾区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有21个机场,其中4个国际空港。跨海大桥、铁路、高速公速四通八达。湾区总人口已经超过5千万,超过纽约人口。具体到石化产业,杭州湾区有三大优势:体量规模大、产业基础好、管理水平高。所有这些优势,为长三角石化产业走向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徐文华表示,随着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湾区将有望打造成为可与东京湾、墨西湾等世界级湾区相媲美的大湾区经济体。

    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管委会副主任刘小国做了聚力“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介绍称,科技园遵循资源整合、深度加工、布局调整、结构优化的发展要求,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支撑,积极发展新材料、生命医药、高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初步形成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合成橡胶、高端专用化学品材料的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在推动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上也做了诸多工作,加强邻近园区的了解和合作,推动产品设备筑网共联,促进长三角科创资源的开放共享,加快科技资源在园区中进行流动,加强生态建设的联治共保等,不断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长三角石化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邢华斌院长做了《创新驱动发展,服务国家区域战略》的主题演讲。邢院长提出,浙江大学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发挥人才泵、创新源、思想库的作用,为此,逐步涉及了科技和跨界的领域,如生命+工信、医学+社科、化工+海洋等板块。浙江大学通过多方合作,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产研项目开拓和发展。例如建立了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设立浙江大学长三角一体化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等,用浙大的技术和智慧为长三角一体化贡献力量。浙江大学在为石化领域培养科技人才、与企业做技术对接、在石化园区布局校区或科创中心等方式,鼓励人才走出去,科研项目走出去,助力产业创新发展,非常值得借鉴推广。

    扬州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邵卫做了《深化融合,加强合作,共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主旨演讲,邵主任指出,发展高质量示范园区,扬州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以产业提档升级推动转型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立足园区自身实际,由过去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调整为瞄准产业链中高端,发展符合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和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三高”产业: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效新能源,坚持循环发展战略,加快新材料产业集聚。二是以资源高效利用推动集约发展,筑牢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严格项目审查,加大执行落地,深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管理。 三是狠抓安全环保监管推动绿色发展,严守高质量发展底线。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实现重大危险源企业、重点部位、关键指标及企业排污智能化监管全覆盖。 四是高度重视区域发展联动,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推动化工产业跨区域发展。对标上海、宁波、南京等国内先进化工园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履行社会责任关怀,为长三角化工产业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建议在目前基础上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成立专项工作办公室等形式,加快搭建常态化深入合作机制。同时聚焦安全环保、智慧园区建设、园区封闭化管理等当前化工园区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经验交流、专项调研、规范制定等多种合作方式,做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瞿咬根作了化工园区能源双控与高质量转型发展对策措施的报告,他指出,嘉兴港区是定位于化工新材料的精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766亿,同比增长28.4%,GDP去年实现了183亿,同比增长15%。“十三五”期间,从中国化工新材料能源双控完成的情况来看,2016年GDP能耗下降了6.1%。2017年下降了5.7%,2018年下降了5.2%,今年上半年下降了7.8%,为“十三五”能耗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2016年达到了7.2%,2017年是5.5%,2018年是8%点多。今年预计有7%以上的增速,到去年年底新材料园区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159万吨标煤。到“十三五”末,预计能源消费约180万吨标煤,其中92%都用在化工新材料行业。对于能源双控,也提出了几点措施:一是,高质量发展引领,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将化工新材料行业叠加氢能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坚守绿色发展道路,深化用能改革。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引导企业开展技术节能;三是坚持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全国智慧化工园区的建设。


    在访谈环节,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嘉兴港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常州滨江化工园区等化工园区代表,以及南通江山和奥克集团的代表分别就长三角石化化工差异化和高端化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长三角产业转接、协同发展进行了探讨,共商共建长三角石化一体化大局。

    (审核编辑: Doris)